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课题“地方本科院校水彩画课程民族性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YB024摘要:高校美术课程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而水彩画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一大基础课程,已经在各大高等院校广泛开设。然而,当前高校水彩画课程教学上存在很多问题。地方本科院校沿用的还是西方舶来的教学模式,教学内涵陈陈相因,缺乏创新。因此,将民族精神与地方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水彩画课程的教学中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彰显地方特色,创新艺术内涵。
关键词:地方院校;水彩画教学;本土化水彩画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已受到专业师生们的关注。水彩画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具备其他画种所没有的独特的丰富内涵,因此,各大高等院校的水彩画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成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一大重要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子们的学习都是以临习传统,借鉴西方教学体系为主,缺乏创新精神。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水彩画课程教学,本文拟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本校实际情况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水彩画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高校水彩画教学现状,分析其问题症结所在,以此来探讨水彩画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对策。
1地方本科院校水彩画课程教学现状
水彩画是舶来画种,传入中国已达百年之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术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水彩画课程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看,通过近十多年的努力,目前,水彩画课程已成为本科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各大高等院校,水彩画教师由原来的业余爱好者逐渐转变为专业的水彩画教师,同时越来越多的水彩专业硕士毕业的人才进入高校教学,壮大了水彩画教学的师资队伍,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更为宽阔的空间。然而,在西方美术教学模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水彩画的教学是滞后的。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水彩画教学还是沿用西方的学院式教育模式,虽然近些年在方法和内容上有一些改变,但还是没有质的变化。例如,广西的一些高校里的水彩课程,一般都是从静物到风景再到人物。而老师只是从技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对工具熟悉而已,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性还表现在教材的表述上,没有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水彩画是以水与色的交融而形成的画种。它主要借助于光在物体上产生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来进行物体的塑造,是真实客观地对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特征作深入刻画的绘画形式。”[1]它使得学生们一开始入门水彩,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的也是这样的思想。纵观广西地区的高校,经调查显示,高等院校的水彩画课程:入门基础课180~200学时,分水彩专业后200~400学时。教学内容与方法从静物——风景——人物——人体——水彩画创作,且学生们在绘画上基本以小幅面临摹和写生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限制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老师在教学中,对绘画的题材、内容、技法以及审美理念,都现出单一化、僵硬化的局面,从而造成学生画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材料、手法甚至内容都是照抄模仿。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缺乏艺术感受的指导,创新思维培养的缺失,教学观念的滞后也会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长此以往,水彩画将处于一个僵化的课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个性也会被埋没。因此,在改革水彩画课程教学方法上,尤其迫切地需要探索新的出路,让水彩画教学和水彩艺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高校的水彩画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2地方本科院校水彩画课程教学的民族性创新研究
从目前的水彩画教学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的水彩画课程模式过窄、教学方法陈旧、培养目标单一。在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下,我们势必要对水彩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探索新的出路。窃以为水彩画课程创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拓发展:
2.1创新思维与国家民族精神的培养
当代艺术已走向多元化,而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却一直把重点放在技术的再现性上,忽视了多元化的水彩艺术语言。水彩艺术的多元性呼吁高等院校对水彩画课程探索新的改革。目前一些地方院校水彩画专业的学生出现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点:(1)主观能动性弱。现在很多高校的美术生,都是由于选择美术这一专业是为了考大学。所以进入大学后,对美术是一片迷惘,特别是刚进校园的大一新生,由于感兴趣、爱好这一学科,所以在以后选方向时,也是随意选的一门,抱有这样心态的学生,怎么可能会主动去思考、去创作。(2)审美能力弱。可以说,审美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你绘画能力的高低。人的审美观念是千差万别的,有进步与落后、高尚与低级的本质差别。这就需要文化、艺术的修养,而我们现在的美术生很少有人去看书本知识,欣赏大师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經验证明: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理解力,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是知识之所赐。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的艺术文化修养才能提高。(3)创作能力弱。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创新,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对于绘画,只是一味地模仿、复制,不懂得从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黑格尔曾说过:艺术是那些具有独立精神的人的“丰富的心灵活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在以后的水彩画教学中,要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加强艺术修养和艺术精神的培养等等。同时,也要对水彩画课程引入新的元素。水彩画毕竟是舶来画种,要想创造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水彩画课程,必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
有学者说:“中国当代水彩画的艺术语言除了包涵它本身的媒介、技法、历史、传统与现代的表达方式外,还有我们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下对它的理解和沿袭。”[2]海德格尔曾经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然而,我们不能纯粹地为了追求语言而失去了水彩画的精神,精神存在于语言中,一幅好的水彩画必定能向观众传达它的精神所在。以林风眠的《仕女图》为例,他所借鉴的是中国画的创作手法与风格,整个画面的构图、用笔、造型,都有其国画的意味,西画里面又有中国画的内涵,充满了中国意趣和个性特色。还有王肇民的《静物》,同样跳跃着中国画的意趣,体现了中国艺术恢宏博大的民族精神。好的艺术品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指示,所以我们在对水彩画艺术语言上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的教学不应当只在技法上求新求变,还应在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有一个提升,并强调民族精神培养与灌注,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水彩画教学与创作中常常被忽视掉的。民族精神是指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与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虽然民族精神是无法言尽的,但是却是可以体会得到的。它可以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也可以表现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上。
2.2地方“本土文化”地融入
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地大物博,每个省区有其自己的文化地域特色,可是各地方的高校水彩画課程可谓千篇一律,并没有凸显地方的民族特色。水彩画课程要想成为一个品牌特色专业,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地方文化,打造区域的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水彩画课程已渐渐扩大到各大院校,专家学者们开始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水彩画家及水彩画教育者也都一直在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但是对水彩画课程民族性的研究是少之又少的,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水彩艺术创新上做功课,研究在新文化语境下水彩画材料的创新和交融,而忘记了高校的学子们是艺术民族性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因此,地方“民族”文化融入我们的水彩画教学,是水彩教学创新的又一大出路,也将是未来水彩艺术发展追求的目标。因此,有人说:“中国水彩画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水彩画的灵魂,也是中国水彩画家自觉追求的共同目标。”[3]
“一部艺术作品,不论它如何自律,怎样拒绝或漠视社会现实环境,它总有其大量的文化意义,总深深根植于社会历史与文化之中。”[4]水彩画课程亦是如此,只有吸收地方的文化民族特色,才能彰显水彩画课程的独特性。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丰富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与民俗内涵,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受广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都流淌着广西“本土”的气息。然而,广西高校的水彩画课程,却是模仿着其他省市的水彩教学模式及方法,失去了广西独特的人文精神及民俗民风。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个省、市、区都有其各自的“本土化”的东西,“本土化”不是摆设,需要后代人的继承、发扬。在当代水彩画课程模式化下,我们需要给它注入新的“血液”,大胆的破,有破才有立,这样才能使水彩画课程有新的发展。正所谓“吾尝岐而望矣,不如登高博见也。”只有站在高处,登高远望,以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水彩画课程未来的道路,才能保持水彩画课程的生命力。在当代多元化的语境下,水彩画课程也必然会走向多元化,寻找在民族性、时代性及个性三者统一的发展道路,使其具有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打造水彩画课程的地方专业特色。
在当今这个教育市场上,各大院校作为市场追随者,必须要发展学校的专业特色,在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水彩画课程作为近十几年来兴起的课程,要想发展更快、更好,需扎根于地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风景,从地方的“本土文化”中获取源源不断的资源,不同的文化选择会使水彩画课程呈现多元色彩,水彩画课程也必定会走出一条多元化的现代化格局。参考文献:
[1] 汪晓曙.水彩画[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2] 赵曦.水彩画的本体语言发展与形式创新[J].郑州大学学报,2007(05):174176.
[3] 劳伦斯·C.戈德史密斯(美).水彩创作实例[M].梁春扬,等,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11.
[4] 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黄三艳(1987—),女,湖南永州人,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