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往结构调查分析

2014-04-29 11:30史亚运
理论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

史亚运

[摘 要]调查发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往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工作交往是主要内容,涉及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生活、情感方面的非工作交往却很少。因此,从校方、辅导员和学生三方面入手,改善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交往结构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1 — 0156 — 02

在汉语词典解释中,沟通主要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更侧重于情感方面;交往指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以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为研究主题,专家、学者从多种视角梳理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意义、沟通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途径,探讨在新环境下辅导员的角色扮演、工作职责、综合素质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但从交往角度阐述大学生与辅导员关系的论题却不是太多。因此,本文从交往结构角度出发,利用社会实践调查的方式,通过抽样调查某高校大一至大四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探讨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与辅导员的交往结构。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固定年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个年级中各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3% 。从总的情况来看,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比较认真,问卷质量较高。调查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往类型

(一)上行工作交往

上行工作交往是学生为了工作的事情与辅导员联系。调查显示主要发生在作为干部的学生为了班级、社团、支部等工作与辅导员主动进行联系,向辅导员汇报工作情况。

在“您最近一次见到辅导员是在什么时候”的题目中,作为干部的被调查者中有50.6%回答是“本周之内”,作为普通学生只有23.7%回答“本周之内”。作为普通学生甚至有21.5%根本“记不清自己上一次见到辅导员是在什么时候”。

而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相比,与辅导员的见面场合也有所不同。除去“路上偶遇”的情况之外,作为干部的被调查者最近一次见到辅导员的场合集中在“干部会议”上,而普通学生的见面场合集中在“班级或年级会议”上。当在路上遇到辅导员,作为干部的学生有71.7%会选择“主动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而普通学生只有29.3%选择用同种态度上前与辅导员打招呼。

由于学生干部比普通同学有更多机会与辅导员进行交往,身为干部的学生对辅导员的态度与普通同学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当被问到“在路上遇见你的辅导员,您通常会有何反应”时,60%的学生干部认为辅导员对自己而言“既是老师又是朋友”,而作为普通学生,选择此项的只有21.4%。

(二)上行非工作交往

除去为了工作上的事务,学生为了其它任何事而与辅导员发生的交往都被纳入上行非工作交往。总体而言,上行非工作交往大致表现为五种情况:

第一,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学生把应该向辅导员报告的事情报告给辅导员。在279位被调查者中,31.3%的人曾因“遇到突发事件(如生病或家中有事)而向辅导员请假”,18.1%的人曾“为了评优与助学贷款向辅导员说明情况”。

第二,把辅导员当作“咨询者”的身份。当学生不会使用网上选课系统时,就会向辅导员咨询,辅导员给以解答。在所有被调查者中,38.0%的人曾“为了注册、选课等事不明白而向辅导员咨询”。

第三,当个人情绪低落时,主动与辅导员谈心。这种交往形式一般会涉及较深层次的、心理上的交流。本次调查中,19.3%的人和16.3%的人分别曾因在学习中遇到麻烦和对就业和未来发展感到困惑而向辅导员寻求帮助。10.8%的人为了个人情绪、情感问题找过辅导员。

第四,朋友式的交往。这种交往形式不涉及功利目的,只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辅导员抱有比较亲密的感情,愿意与辅导员形成朋友关系,做朋友间的交往。12.7%的同学经常和辅导员随便聊天。

第五,为了某些功利目的主动接近辅导员。调查中,10.8%的同学为了入党的事情找过辅导员,18.1%的人找辅导员是为了评优或申请助学贷款。

(三)下行工作交往

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但下行工作交往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召开会议,个别谈话,宿舍走访,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等形式向学生发布信息及通知。

会议是下行工作交往中最普遍的形式。从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到,最近一次辅导员以会议形式与学生发生交往的被调查者占总数的27.4%。此外辅导员也会不定期地到学生宿舍查看学生的生活情况。个别谈话是另一种较常采用的下行工作交往形式。56.3%的被调查者曾被辅导员叫去进行个别谈话,其中17.6%的被调查者经常被辅导员找去进行个别谈话。

数据分析表明,16.2%的学生干部经常被辅导员找去进行面谈,只有1.4%的非学生干部经常被辅导员找去进行面谈。作为党员的被调查者,其中13%选择“经常被辅导员找去面谈”,远远高于普通同学的被调查者选择同一选项的频数。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辅导员主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但被叫去进行个别谈话的以学生干部居多,而且所谈事情也大多是各项工作事务。

(四)下行非工作交往

下行非工作交往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在一些情况下,辅导员会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交往,有一些与辅导员关系不错的学生被辅导员找去单独面谈只是“进行没有什么具体目的的闲聊”,被调查者中的17.3%都曾与辅导员进行过这种形式的交往。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辅导员的年龄和学生年龄比较相近时,双方形成一种“哥们儿”式的关系。第二,辅导员为了某些带有功利色彩的目的而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比如,有些辅导员会找一些同学帮自己做些私事,在问卷分析后的数据中,有12.2%的被调查者曾被辅导员找去做与工作无关的私事。而其中有三份问卷在评价自己的辅导员时提到,辅导员“为学生办事总是暗示学生送礼,从来没主动与学生见面”,“不负责任,对给予其好处的同学偏向,找别的同学麻烦”。第三,辅导员主动找学生询问心理情感问题、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打算,但这种情况较少,只占调查总体的8.2%。

三、结论与建议

无论是在上行交往中还是在下行交往中,工作交往都是主要内容。而学生主动与辅导员发生的上行非工作交往,更多的是和辅导员发生一种比较机械的、形式化的交往。而下行非工作交往只集中在辅导员与一小部分学生之间,或者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比较深层的情感上的交流,或者是带有非常功利性目的的交流。总之,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工作交往占了很大比重,而涉及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生活、情感方面的交流却很少。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或许对完善大学生与辅导员的交往结构有所助益:

从校方和辅导员的角度讲,第一,辅导员负责管理的班级数量可以相应减少,在这种前提下,辅导员把同等的精力投入到相对减少的学生数量上,学生获得辅导员的关注就有可能相对增多。第二,对一些强调自己“老师”身份、刻意端着架子的辅导员来讲,最应该做的就是放下“老师”的架子,表现出亲和的姿态,给予学生与其交流的机会。第三,辅导员需要多采用人数较少的小型座谈会和单独面谈的形式来加深与学生的交往。相比于班会和年级会这种集体会议,小型座谈会和单独谈话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倾诉机会。这样,双方交往加深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从大学生的角度讲,首先,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辅导员是老师”的想法。尽管改变这种观点稍有难度,但是客观上具备可行性。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年龄差距并不大,双方应该是具有很多共同点。第二,由于辅导员负责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精力有限,不能保证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所以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加强自觉意识,主动与辅导员交换意见,让辅导员对自己的情况有所掌握,从而使辅导员开展工作更具针对性、更为准确。第三,学生也可以为辅导员创造更多与学生交往的机会。比如在联欢活动或者篮球赛等场合中可以邀请辅导员参加。为辅导员创造更多与学生交往的机会,不仅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也为学生加深对辅导员的了解提供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贾飞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3,(05).

〔3〕 赵小峰.再论“80后”辅导员与“90 后”大学生的关系处理〔J〕.华章,2013,(09).

〔4〕 李华琼.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解决当代大学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困惑〔J〕.考试周刊,2013,(17).

〔5〕 谭子雅,梁影.浅谈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水平〔J〕.科技信息,2013,(03).

〔6〕 邹统民,丁武.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现状调查研究〔J〕.高教研究,2012,(05).

〔7〕高娟.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10,(07).

〔8〕 傅军,崔建平.略论师生沟通对中学生心理安全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9).

〔9〕 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04).

〔10〕 陈石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探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6,(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