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一点思考

2014-04-29 00:44刘维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数学

刘维英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者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尽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网络等都陆续登上了数学教学的舞台,但数学课堂教学依然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而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的教学行为包括很多,如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或问题情境;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提出问题;有效地实行教学反馈和评价等等.本文想对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和不足

既然大家普遍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意义,那么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如何呢?应该说,在数学课程改革倡导师生互动的大环境下,课堂提问正成为一种教学时尚.只要你一走进教室,充塞耳鼓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声音;只要一翻开教学案例,跃入眼帘的是师问、生答的字眼.课堂提问的确体现了对传统讲授式的扭转和努力,可是很多提问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1.满堂问现象严重

高密度的提问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曾经有一位老师一节课上竟然问了一百一十多个问题,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满堂问取代以往的满堂灌有其积极意义,但满堂问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是值得认真反思.

2.低认知水平的提问较多

在教师提问中,有很多是记忆性的问题,而推理性的问题相对较少.强调知识覆盖面的较多,而进行创造性、批判性提问的相对较少.

3.随口而发的提问较多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的动动口而已,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流于形式,这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欲望.

4.水过地皮湿式的提问

教师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或者自问自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匆匆而过.

5.流水式提问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就跟机器流水作业一样,学生不要动脑筋,回答的方式比较单一,齐声回答的比例较高,教师则完全掌控课堂,不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算是“有效”的呢?有效提问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明确性

问题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回答.曾经有位老师这样问学生“同学们想一下,老师为什么要给出一道这样的例题呢?”他本来是要点出例题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是他的问法却值得商榷.在“复数的概念”教学中,有老师问“下列数是什么数呢?”就显得老师的提问不够严密了.不如改为“下列数中哪些是实数、虚数、纯虚数?”更具体和明确了.

2.可及性

即课堂提问要掌握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划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够太简单也不能够太难.太简单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教师应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问.不高估学生能力也不降低对其力所能及的要求,尽量避免“不启能发”和“启而不发”的提问,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3.适量性

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不可取,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被人们容忍.其实问题不是越多越好.提问越多,教学的重点、难点就难于突出,一些浅显的提问如“是不是”“懂不懂”等或自问自答的提问尽量减少.应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地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加以提问,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思考讨论.问题解决了,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教师提问的次数应保持在适量的范围内.

4.序列性

问题的序列上,提出的数学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如函数单调性复习课上先提出这样的问题①:f(x)=x2-ax+2在(-∞,1]上单调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问题解决后再进一步提出②:若函数改为f(x)=lg(x2-ax+2)又如何呢?解决后再讨论③:若函数改为f(x)=loga(x2-ax+2)呢?最后一题虽然难度很大,但由于前面两问的铺垫,学生由易到难,跳一跳能够得着“果子”,必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

5.时机性

提问要恰时恰点,教师要在学生处于思维困惑的节骨眼上提出问题,使问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具体的,可以从数学知识发展的关节点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点上,学生数学思维的症结点上提出问题.

6.启发性

问题给出后,面对手足无措的学生,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而应当考虑周到地、不显眼地帮助学生,即启发学生回答而不是替代学生回答.启发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可以提示性地问“以前见过类似问题吗?”“条件给了什么?结论需要什么?”等等.

7.激励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讲究感情色彩,创造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这样的提问往往能够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

四、实施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给学生几分钟思考时间非常必要和有效,给学生“做想讲的机会”,才有学生学习的主动和师生的互动.

2.对学生的回答要予以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答问要及时点评,否则不但会影响提问的效果,而且由于对学生的答问置之不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答问的积极性.点评时,对学生答问的正确性应予以明确评价,答问有错的地方应及时纠正,答问表达不畅或不规范的应给出示范.对创新性答问要适当重复,并进行表扬.要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贬低.

3.适时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追问可以在学生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后再追问“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其所以然;追问可以在学生对问题认识孤立、肤浅的情况下运用,帮助学生拓广思考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发散,在广阔的空间搜寻;追问可以在学生启而不发时运用,通过追问问题或降低难度或变换角度;追问可以在学生答错时运用,让学生自己发现答问的疏漏和谬误,并自识其陋自纠其错.学生在这样多方位的追问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还有能力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

4.倾听学生,鼓励学生提问

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病之一是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一开始就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其中创造性思维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能够独立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通过各种形式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在课堂上我们学生一些有价值的“疑问”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无所谓中夭折了,或因为不符合教师的既定安排而用一句“课后再研究”被打发了.教师要真正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认真倾听学生,与学生平等地学与教,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