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上好小学语文课

2014-04-29 08:11:08刘朝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主动性小学语文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少教多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将“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课的思路: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二是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三是教师提问少一点,学生质疑多一些。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从而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少教多学 小学语文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1-01

教学实践是由教与学这两种形式构成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采用的是“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单一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造成语文教学单调枯燥,课堂的收效低。学生的学习过度依赖老师,而忽视了其思考力、创造力的全面提升,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含义是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少教多学”的模式与这种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少教多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摒弃原来那种主要以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独立思考领悟学习内容。那么,如何将“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运用到小学语文课中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少教多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少教”是教的少,但不是不教。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少量的语言阐明课程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索,让课堂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潜能,将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体会,最后将在讨论基础上的所得所想进行反馈。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重点考虑哪些知识点必讲,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明确“教什么”和“如何教”,反复思考、实践教学理念,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二、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探究,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可以采用讨论、辩论、创设情景等教学方法,将班级学生分為若干小组,以小组达成目标为评价标准,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师生的相互讨论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团结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自主学习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例如在讲授一年级语文课程《乌鸦喝水》时,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分为几组演示乌鸦是如何将瓶子里的水升高的。首先拿着一个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其次逐步将小石子放入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里的水位是否升高了。这个小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情景教学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意境深远、蕴含哲理的文章、诗词,可以将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转化为各种图画、音乐、动画和故事等,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达到教学效果。以《古诗二首》中的“绝句”为例,古诗的每一行可以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景象: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蔚蓝的填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驶到万里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播放,教师可以启发性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让学生去观察、思考。

三、教师提问少一点,学生质疑多一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教学模式,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质疑、解惑的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就被培养成为只会背标准答案,而不会独立思考的书呆子。质疑最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为什么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提出质疑呢?主要还是学生不会质疑,不知从何质疑,该提些什么问题。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授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将小女孩美丽的外貌与其境遇对比描述,有学生问:文章写小女孩如此可怜,为何又要描写她这样美丽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常有疑问,才能促进思维,才能拥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

总体而言,“少教多学”的模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点与不足,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性与创造性。教师在新课改、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真心热爱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造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陈曦. “少教多学”——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35-37.

[2]余文森.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构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9(3):51-54.

[3]刘冬岩. “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与实践策略[J].教育与考试2011(6):12-13.

[4]朱红明.构建“少教多学”语文课堂的意义与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10):18-20.

[5]刘妙清.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12(7):37-39.

作者简介:

刘朝霞(1976-),女,内蒙古丰镇人,学历:大专,专业:小学教育,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主动性小学语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3:10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09:22
探讨核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电子技术的学习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5:08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解析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改革的必要性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6:02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