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妮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因此,必须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创建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重点专业会计专业的建设,对在新教育模式下开发配套教材进行了初浅探索。
【关键词】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校企合作;教材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前进中的不足,例如职业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活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如何建账、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市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和差异。因此,教育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中等职业教育要实行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也基于此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配套教材就必须进行优化和改革。
一、会计专业现有专业课程及教材现状
(一)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残留学科体系烙印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会计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校按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的要求,将老三段式的课程结构改为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程)、限选课(专业核心课程)、任选课(专业拓展和拓宽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验实训技能培训的力度,但难以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科的体系性,各门课程都按照自己的学科体系,自成体系,互不衔接,导致越讲越多,越讲越深且内容重复,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普遍有重理论、輕实践,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无法与中职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缺乏工作岗位的职业性。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材都是以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为主,内容繁多、文字满篇、理论性强、内容枯燥,知识面太狭窄,导致课堂信息量少,授课效率不高,教学过程缺乏立体、形象的感官刺激,这不仅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不能让学生对课程形成一个总体认识,甚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产生厌恶。同时应用死板,社会实用性不大,只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知识,最终的考核也主要是一些以记忆为主的知识,而不是企业迫切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在这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建构下,会计教学方法也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丧失,这就更加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材匮乏
在教材使用上,大部分中职学校仍采用正式出版的传统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且理论学科教材较多,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实训教材很少,教育教学脱离工作岗位实际,不能贴近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一般也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具体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论证、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包括:1、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3、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元化评价为手段”,是一种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要切实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配套开发以项目化教学法为依托的课程教材,这样才不使项目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减少教学过程的随意性。
三、结合会计专业特点理解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毕业就能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必须进行项目化课程教材的开发。会计的项目化课程教材的开发是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向导,通过调研掌握会计岗位需求、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及会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需求来确定学习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序化学习内容,把会计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多项基本任务,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任务和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机会,建立“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不断加强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即就业竞争能力、找工作的能力、保工作的能力与换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夯实扎实的基础,体现职业教育的实时性及职业教育发展潜力。
四、项目化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材编写中的应用
(一)广泛深入进行行业调研,明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材编写方向
为了使所编制的教材能满足学生会计工作需要、所学即所用,和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就必须进行会计行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和能胜任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这样才能使编写的教材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对相关会计岗位进行分析,根据会计专业岗位工作过程来确定教材编写的方向。根据笔者对重庆平安保险、重庆旅投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信银行、阿波罗机电有限公司、永辉超市、千喜鹤饮食有限公司、金蝶软件公司、用友软件等十多家企业等一百多人的问卷调查,目前中职生适应的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收银员、出纳员、库管员、会计员、验资助理员、(酒店)审计员等。
(二)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教材编写的内容
传统的会计教材,一般都是从会计科目、账户、账簿、报表,会计的核算方法一步一步编写,老师比较好教,但是学生不好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往往要整个流程学完才能知道所学知识是干什么用的。用项目教学法编写教材,就能回避传统教材的缺点。经过行业专家分析出岗位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作为教材编写的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系统完整。例如会计员岗位,会计员岗位的主要工作就是核算,它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处理、成本核算、纳税申报、编制报表和常用财务软件使用等。教材的编写内容就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内容,学生的学习就是解决一个一个的工作任务,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学以致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岗位工作所需技能的形成为出发点,将复杂和繁琐的学科体系与应掌握的技能模块化,一个模块作为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围绕该技能与未来可能涉及的就业岗位来具体确定。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完成工作任务,就相当于在企业实践。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把知识都学到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目的,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工作技能的要求。
(三)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在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同时,课程标准应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就应聘请企业专家及校内骨干教师形成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業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例如,会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会计员的工作性质,得出会计员需具备的能力标准包括:能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会根据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会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会编制科目汇总表;会编制试算平衡表;能根据总账及明细账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四)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的开发和设计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的开发和设计是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合作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在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合作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确定事实方案、创新课程评价。会计专业教材开发应该由企业人员、学校一线教师共同完成。中职教材要求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反映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技能和水平。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要共同研究教材内容,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搜集资料,教师执笔写作,遇到技能操作问题与企业技术专家进行探讨,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请企业专家审定,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线操作人才,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改革和建设,编写和出版一大批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使中等职业教育由传统的“教育专家导向”转向“企业专家导向”,使教育程式由“教程”逐步向“学程”转化,以推动我国中职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庆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课改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13-19.
[2]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国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应用探索[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66-67.
[4]林苏.“学做合一”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