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微博问政逐步走向寻常百姓家。通过网络对政府事务进行质疑、监督等,新媒体尤其是微博自由度较高,可以促进政府工作效能、工作人员作风的改善。但一些假信息、恶意中伤工作人员的事件频发,科学面对微博问政、善于发挥微博的作用,成为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微博问政;对策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4.01.019
[中图分类号]D6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4)01-0084-05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博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手机终端适应民众需求,也设计了微博登陆终端,微博的使用面更广,消息散布更快,操作也更便捷。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随着微博人群使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快。当前,微博已经运用到政府的各个部门,那些使用微博较早的部门发布的信息对公众更有影响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微博问政也是一个直接了解民意、倾听人民心声的良好平台。因此,只有善用微博,用微博了解社情民意,才能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正能量作用。
一、政府公信力视角下微博问政的缘由
数字化时代,地球在变小,人的世界在变大,进入了“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网络既让天涯若比邻,又让比邻若天涯。网络给政府问政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微博的出现,政府更加期待与公众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趋利避害,克服“微博问政”负效应。
(一)微博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强
网络信息发布以后,相关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必须是先找到发布该信息的网页,这一要求就决定了在要得到获取之前就必须知道这一网站的地址,也要求在发布信息之后要得到及时传播和对公众有一定的回响力。简单地说,实现上述过程要求操作员定位自己的位置,找到与发布者相同的渠道并把其信息节进行转发以及评论;而微博用户只需点击“关注”的按钮即可,这样一来在查阅信息的时候省时省力很多。更重要的是不会对信息造成任何丢失、损缺等损坏,微博是个媒介,而用户就相当于信息的中介机构,这一形式不亚于把“三人成虎”这个词从贬义变为褒义。用户转发微博不只是单纯的原文转发,而且可以加上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加大了讨论的范畴和讨论点。同时,对于使用者来说,在不知不觉的信息收集过程中,这也是个加大知识阅览面和学习的机会。微博也是个大众交往互动的平台,通过不断的转发、评论和关注去认识更多的人,这就是微博独有的优点。因为微博对信息特有的强大影响力,一些人就想以毁坏微博为杜绝信息发布的手段,但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微博的影响力,摧毁的后果只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舆论。
(二)微博内容精练,用户量大受关注程度高
由于发布微博有一定的字数要求,所以发布者在组织语言的时候就要把原本要说的一大段长话用精简的词语来概括和总结,在保证意思表达完整的情况下保持句子的优美性和完整性。与其他传播工具发布的长篇论断相比较,微博在这方面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它的关键信息可以迅速吸引用户的眼球并使其在短时间之内思考是否对信息进行复制以及传播。这一个特点也给信息传播的快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信息简练,减少了在用户头脑中阅读与消化的时间,从而加快了信息转发的速度。比如,在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报道字数的精练程度就是为了提升网友的信息获取速度。
2009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38亿,超过了美国总人口的数量[2]。其访问工具可通过电脑、手机和网页等,这样就降低了民众知情权实现的门槛。可以说这是微博得以不断扩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微博用户的使用量为2.81亿[3]。因此,微博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势必会给舆情生态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微博所拥有相对草根化的优势使得很多新闻工作者都崇尚于建立自己的领域,地毡式搜索信息发布并转发自己有兴趣的信息成为其在微博上活动的标志,也正是由于微博的万能搜索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得其只要在电脑面前就能凭本身的工作经验挖掘到自己想要的素材和料点。与其他传统的媒体工具相比,微博所具有的亲和力是无可比拟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决定了微博的与时俱进。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必然会造就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而微博的不断更新才会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而形成联动效果,这种联动效果是促使一小条信息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前提。
(三)微博内容更新快,政府微博发声影响大
微博在相互传播的过程中会相应地产生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这样人群会在无形之中聚集起来,但这只是个相对理想的状态,这一因素也给团队的形成带来了影响。由于各种原因,网民不可能每一刻都守在微博面前等待着信息更新。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用户的增加相对应地也会增加对信息的转发量,这样一来,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几十甚至上百的微博更新,其中不乏含有没有浏览价值的信息而埋没用户要找的信息。这不断增加的信息更新也说明了在传播的支点上存在着一批“粉丝”级别的用户,他们热衷于微博,在自己的点上找到相对应的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找到其他有关的信息加上自己的论点,而他们大多数都是媒体界的。微博交流是个没有身份差别的平台,平民在微博上可搜索到自己喜欢的知名人物并加以关注进行了解沟通,弥补现实中不能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的缺陷,而那些知名人物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政府官员等。知名用户的最大作用在于“一个点可撬起整个地球”,他们只需要发布一条信息,就相当于刊登一期报纸宣传所带来的震撼力,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相当惊人。微博舆论主导人的发言在舆论传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拥有上万粉丝的知名用户可以起到乘数效应的作用,其在传播量上远远超过一个城市日报的阅览量。这就明显地突出了知名用户在话语权上的显著地位和一种实在的社会性权利。
二、政府公信力提升视角下微博问政的优势
微博问政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也叫做政治参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其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以坚持以人为本为发展目标。而所谓的政治参与也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参与政治活动,利用微博这个大众平台去关注政府时事,督促监督政府各项发展计划和重大决策,或是通过微博来发表己见,提出在公共事件上的要求和建议,以求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可以说这是公民参与国家政府事项的一大进步。
(一)刷新了政府与民众沟通方式
微博的优点之一也在于网民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扩大了政府收集信息的来源渠道,也便于相关部门对信息的整理和落实。网民所申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回应,如此亲民行为不仅会加强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良好沟通,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处理重大事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公正公开和透明化,把真相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样反而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和理解。所以近年来,很多地区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和认可通过微博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为公民的维权提供了助力
网络的进步使得日常生活的小事得以迅速扩大化,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所以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认为上网了解时事是最便捷也是最快速的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博的传播率提高,公众大多用“放大镜”看来待问题,有些小事便理所当然的转变成全民运动,从而达到控制事件发展的效果。何为当家作主?真正的当家作主就是公民有意识地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政治讨论中来,而作为公民与政府沟通媒介的微博就是参与的渠道之一,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
(三)展现出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从社会学理论来看,微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了人际交流的范围。在信息时代还没到来之前,人们交往只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很有限制性。但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打破了人们交往的局限,人际交往的幅度得到不断提升。科技时代带来了微博的疯狂热潮,人们在微博上认识、交流、熟悉,形成了一个社会共同体,扩大了社交圈,成为一个信息散播的支点。在这个点上,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转发、评论得到大范围的传播,网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由的表达意愿,从而激发其参与的热情,微博问政这个热点自然而然地就很容易吸引网民参与到讨论中来,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并且能积极的发表意见,加上自己的评论进行转发,传达到自己的交际圈当中。科技时代的进步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变革,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购物、出行等方式,可以说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三、政府公信力提升视角下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转型期政府治理需要探索出新的路径,而微博问政所依靠的网络,具有平等性、普及性特征,加上微博的瞬时性、互动性,适应了新时期政府问政的需求,是当前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利器[4]。正如刀刃具有利钝两面一样,微博问政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我们既要较好地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政治参与方面的重要作用,也要对微博问政进行宏观管控,完善舆情评判机制,推进传统工作方法和新兴方式方法实现互补,逐步搭建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坚实沟通桥梁,发挥微博的正能量作用,不断完善与推动政府工作创新[5]。
(一)引导能力不够
主要体现在时效性上,政府在应对热点以及突发的重大事件传播过程中,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够作出迅速的回应,更严重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刻意利用微博去发布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误导大众的思维,满足不了大众对真实可靠信息的需求,虚假信息的不断传播有可能会造成社会混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目前部分政府部门存在对网络上的议论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掌握和分析,在接到网民的问题和建议之后没有作出相关的回应等情况,原因就在于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不健全。只有在建设和完善此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一些负面消息的传播,而不是盲目地采取封杀和遮掩的方式敷衍了事。
(二)与网民的互动性差
虽说网民可在政务微博中表达评论和询问政府公务,但是网民的心声只是单方面的表达,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有些政府发布微博信息只是当成发布公告似的通知形式,让大家了解有这么一件事,对网民的询问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广大民众的积极性。这样就会使政府所谓的公正和大众的参与权也只会被看作是一种形式类的摆设,没有实实在在的施行,也自然会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原本的目的也得不到实现。
(三)服务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为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微博问政时语言沟通缺乏技巧性,如在微博上发表的内容比较术语化,表达方式和语言方面比较生硬,把政治报告上的句子生搬到微博上来,普通民众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对询问以无声回应,对网民提出的建议和批评不予正面接受,或是在不得不作出回应的时候摆出官态等。这些都引起广大民众极大不满,损害政府树立的亲民形象,拉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
政务微博管理上没有专设的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处理微博上的政务,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混乱与推卸责任等问题,不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发展。
另外,网络昵称较为混乱。微博昵称是根据网民的喜好而自取的,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特别是某些政务微博的昵称都是以其自身所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取的。而部分政府部门为了新潮吸引眼球,或是为了与广大民众更加亲近,或是想要突出本部门的主要职务内容,微博昵称不规范现象严重,微博昵称的无章可循加大了政府与民众互动交流的难度。
四、政府公信力提升视角下微博问政的对策
微博议题多元化越来越明显,观点也各不相同,很容易引来大家的围观和讨论,政府必须有效应对微博问政,避免议题“升温”,方向失控,确保网络和谐稳定。
(一)确定主体责任是政府应对微博问政的基础
政府与公众都是运行的主要主体,缺一不可,在相互的配合之下共同促进微博问政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政府想要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任就要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并认真负责地付诸行动。同时,公众作为主要的主体之一,就要积极地参与政府事务,响应政府号召,真正感受到政府对民众的绝对透明公开化,而不是消极应付。
从科学决策角度上讲,政府和公众的责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微博问政的运行还是要求两者在过程中要积极互动。政府在微博上的积极参与会促进决策的顺利进行,反之则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社会争议。公众也一样,在公众作为一个主体缺失的情况下,会造成困扰的不是公众本人,而是政府,势必会对决策是否得以顺利进行造成影响。
(二)引导公众参与政治是政府应对微博问政的重要方法
在保证运行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处理公共事务要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微博易受主观思维影响,带有一定的情绪性,且微博有字数限制,信息断续、零散,但微博转发速度却是相当惊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无形压力下,广大民众的心理必然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压力所带来的坏情绪使网民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受主观思维影响而扭曲了事情本身的意思,从而传播了因个人原因而摧毁愿意的事情,这叫做负面情绪的宣泄。做好微情绪的调理,把握好尺度,无形之中建立了微博舆情评判机制,从而促进微博问政的良好发展。媒体在微博问政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微博问政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媒体去解决,而解决办法首先应该从质疑入手,经过理性思考过的东西则需要反复思量琢磨,用最好的办法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从政府方面考虑,应去沟通疏导,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完善运行机制是政府应对微博问政的长效之策
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的前提是要建立微博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规定,诸如网络舆情危机管理预案等,熟悉微博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步骤,了解微博问政主体,政务微博的昵称应予以规范化。二是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专设工作人员对微博上的粉丝数量、转发评论量等进行人工监测,根据数量的多少来作出排序。尤其是对于那些广大民众都关注的事件和公众人物,稍有言语不慎往往都有可能引起热议,所以更要予以关注,区别讨论热点和普通事件、出众人物和普通民众之间的不同,识别究竟什么才是网络舆情。三是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在信息发布之前要认真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已经突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在信息发布之后做好善后服务,积极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对网民给予的建议进行考虑或接受,并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发出回应,使大众感受到政府的亲和力和本身的存在感[6]。要完善政务微博运行机制,其中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简练微博语言,把官方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与网民的沟通技巧,真正做到语言上的真实互动,而不是例行公事般的把微博当成一种宣传工具。四是完善媒体联动机制。仅在微博上发布信息难以达到“微博问政”的效果,因为微博搜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民想去了解情况却找不到咨询的地址。因此,要想把事情开始、发展、结束的全部过程普告天下就要利用传统媒体这一介质,公布链接,这样的效果既保证了政府信息得到宣传,又保证了公民的知情权。五是完善议题设置机制。政府设置主题去引导网民进行讨论,通过网民的讨论圈来形成一个讨论网,进而引导出一个专有的舆情通道,把舆情讨论带入主流中。六是完善意见领袖培养机制。重视在微博讨论上具有高度话语权的人,高度重视其在微博上发表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当地地位较高的意见领袖。七是完善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八是完善工作绩效奖惩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设计可行的考核体系,对个人设置一个期望值,定期进行评估考核,以考核的结果来决定奖惩,鼓励优秀的人才,帮助其提升个人绩效。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政府应对微博问政的重要保障
在微博问政的实行过程中,政府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因此,立法部门应该就微博问政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微博不断发展的需要,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保持好民众与政府的关系,为广大民众提供发表意见的空间,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得民众的话语权、知情权以及监督权得到实现,维护民众的言论自由,保证微博问政的顺利进行。在保证良好的外部运行环境的同时,政府本身也要实实在在地把微博问政相关的工作做好,维护好内部的运行环境,规范参与主体的言行。而相对于广大民众,则应强化自身的道德法律意识,增强自我责任感,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微博问政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
[2]陆学艺.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对话·争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19.
[3]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06)[2014-01-1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1/t20140116_43820. htm.
[4]刘畅.微博问政、治理转型与“零碎社会工程”[J].南京社会科学,2012(4).
[5]陈文胜.“微博问政”与党的执政方式创新[J].兰州学刊,2011(12).
[6]侯树栋,刘炳香.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302.
责任编辑:张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