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雁飞
摘 要: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各大中小学校都在进行教学创新,以便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科学化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德育功能很强的学科,必须将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务必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走进生活。也就是说,无论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置,还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课堂导入的环节等都要注重生活性,体现与生活结合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措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教学;生活化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学习该学科,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的品质。纵观当下我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与书本知识的梳理,而忽视了生活实践。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将思想品德之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平衡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发掘生活化教学
要想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材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自身的感悟、体会以及生活认知,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些东西会逐步体系化,形成思想品德意识,这种意识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态度。因此,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充分体会学生的生活感悟,并将其加工到课本中去,实现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从而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教师只要在备案的过程中,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把教材内容生活化、实际化,学生饶有趣味,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去,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建立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2.优选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是学生学习的物质基础。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慎重,坚持优选,保证思想品德教材的质量与生活化的比例。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尽力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比如,笔者在课堂上谈到“乐于助人”的时候,就根据书本上的名人事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来举例子。通过此举,让学生认识到名人乐于助人的事例与普通人的事例本质是一样的,高尚品质的产生往往都是从身边做起的,都是从小事而来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乐于助人意识,让学生通过生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含义。
二、坚持将思想品德新课生活化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去激发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以最活跃的状态接受教育,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怎么样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坚持将思想品德的新课用生活化的方法导入,提高学生对于此课程的认同感,消除学生紧张与厌恶的心理,做好课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运用的方法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比如,笔者有时候会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歌曲,运用歌曲来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感情与现实中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说出自身的感悟或者故事。如此活跃与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对调动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是极为有利的。
三、思想品德教师需将教学活动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还需要将教学活动生活化。根据教学的生活化目标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一改传统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活动的参与者,把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
在思想品德课程上,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记得在进行《飞跃理想》的章节教学时,就在任教班级里举办了一场以此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进一步地明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为此努力奋斗。这就是联系学生实际,将思想品德教材生活化的一个例子。在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心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深思、去探究。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将教材内容生活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差异来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活需要来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周晓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初探[J].理论经纬,2010(00):376-386.
[2]胡田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06):6-8.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