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行动研究初探

2014-04-29 23:18周军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1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小学信息技术

周军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相结合进行行动研究,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研究试图寻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与提高协作学习效率的途径以及如何根据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行动研究

近来我在课堂上一直尝试给学生创造一种小组协作学习的空间,学生有一定的协作意识。基于此,我分别选择了广州市教研室编写《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两部分内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第一阶段

研究对象:四年级1班,班上共有学生36名,男生20名,女生16名。

教材版本: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内容:第一册 第三章 第四节:创作画画

课时:1课时

1.計划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使用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不但能比较熟练地使用Windows的“画图”软件的基本工具,而且对于“画图”软件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文字信息的理解,综合运用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创作出自己的图画作品。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上一节学生主要是学习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照电脑绘图作品的评价标准进行创作画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创作画画,通过点评作品,提高学生的画画水平和欣赏水平。

难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画面的整体构思。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电脑绘图作品的评价标准,并能运用此标准进行作品的评析;②灵活运用绘图技巧进行创作画画;③能围绕主题进行合理的构图。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作画画提高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绘图工具的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画图技巧;②通过创作画画,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创作画画,让学生获得创作的成功喜悦,产生成功的自豪感;②通过对电脑作品的欣赏、评价,提高学生对电脑绘画作品的欣赏、评价和审美

能力。

2.行动

(1)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班上共有学生36名,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本组的小组长。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则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教与学的实施

本人既是研究的设计者也是教学的实施者,按照研究计划在2010年3月对实验班进行了教学实验。同时,邀请了学校的王老师、刘老师两位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表对课堂进行了观察。

3.观察

本阶段行动研究对课堂活动做了简要记录,课后还反复和进行课堂观察的王老师、刘老师进行了交流:总的来说,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显得很有活力,学生的心情一直比较愉悦,教学目标的整体完成质量较高。

4.反思

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放在情境中,让学生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二、行动研究第二阶段

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每一章都设有相应的系统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强调分工协作和全员参与,确保在规定的课时内能够完成,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针对第一阶段遇到的问题,按照研究计划,我选择了一个综合性的主题任务,进行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

研究对象:四年级1班,班上共有学生36名,男生20名,女生16名。

教材版本: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内容:第二册第二章第五节:使用网络开展主题探究学习

课时:2课时

1.计划

(1)学习者分析

到了现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如:打字、画图、文字处理、上网浏览、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收发邮件等,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但之前的学习内容却大部分仅限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实际的应用只局限于课本里的例子和习题。如何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于日常学习,一直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使用网络开展主题任务的探究学习,在开展主题任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本节教学是对前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和综合运用。

教学重要、难点

重点:利用网络资源,快速地搜索、选取、收集、处理有用的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难点:选择“关键字”,将合理的、有用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学会根据主题学习内容在网上搜索、筛选、保存和处理有用的信息;②通过小组协作,对认为有用的信息能进行分类、综合,并能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对网上的信息进行重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报告;③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对初拟的研究报告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修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和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如何根据主题学习的内容在网上迅速搜索、筛选有用的信息,并能进行保存和处理。从而掌握使用网络开展主题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于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研究问题;②培养学生在团队中进行愉快合作和协作的精神;③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自己学习和探究的能力;④深切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知道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迫切性、重要性。

(4)教学资源设计

本次研究是结合小学语文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确定探索学习主题任务而开展的协作学习。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预先开发制作了一个主题任务型协作学习资源网页。包括导语、主题学习、探讨交流、学习资源、学习评价和活动总结六个部分。

(5)评价设计

设计评选优秀成果作品的方式对协作小组进行评价与激励。该阶段吸取了上一阶段对小组成员个体评价不足的教训,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也进行了精心设计,采用自评和组内成员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小组成员。设计主题任务型协作学习评价量规表,成员个体的自评和互评都以此表为依据。小组内其他成员对某成员的打分越高表示其协作表现越好。教师在做记录的时候同时参考成员个体的评价。

2.行动

(1)调整分组

本次研究分组吸取了上次小组中存在的问题的教训,仍然使用上阶段实验的分组方法,对个别组员进行调整。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小组成员讨论分析确定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解任务—收集主题资料—分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协作完成研究成果—学习成果交流评价活动。

环节1:小组讨论、制订计划、分解任务

①根据教师提出的导语,小组讨论,明确目标和要求,通过协商确定本组的主题任务。

②围绕确定的主题任务,讨论:在网上搜索信息,如何选择“关键字”?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如何快速地发现、选取、收集有用的信息?

③各合作小组交流,一起制定研究计划,汇报讨论的结果。

④将任务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每位成员承担一个子任务。

环节2:自主探索、积极协作、搜集材料

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阶段,学生将投入最多的精力来解决完成各自的任务。教师流动观察各组进展情况,可以适当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也做好监督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结束时,这一环节基本完成,课下我检查了各组保存的文件夹,资料都很丰富,只是有个别组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整理与加工。

环节3:整合信息、完成任务

第二课时开始,全组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通过筛选整理出要用的素材,对所选取的信息进行重组,小组内通力分工合作,并选择自己熟悉的软件WPS2003,对要完成的作品简单规划,初步制作出小组的研究报告。

这一环节执行时,往往是每组水平较高的同学负责整个作品的制作,其他同学出谋划策或者整理材料。规定时间结束之前,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业的提交功能上传到“研究成果”文件夾。

环节4: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每位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资源网上的主题任务型协作学习评价量规表,以此为依据,给组内成员进行打分。师生共同选出在本次研究活动中的优秀小组,教师记录获得优秀小组的成员名单及各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

3.观察

上课前一天组织信息技术组两位老师召开课前会议。在会议上我先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设计,说明上一轮研究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根据我的教学设计、教学困惑以及观察者自己关注的问题,课前先确定观察点:一是对课堂气氛与学生协作学习兴趣的观察;二是对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协作情况与任务完成情况的观察;三是对教师角色担当情况的观察;四是对小组学习成果的观察;五是对学习过程是否全员参与、成员个体的协作能力的观察;六是对影响行动研究不利因素的

观察。

通过王老师和刘老师的观察和对课堂录像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总结如下:

从学生活动来看,学生对活动的设计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在阐述完任务后,大多数时候在忙着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进行指导、帮助和再解释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对整个学习活动的监控不够。

从上课的环节来看,交流展示、总结评选这一环节学生非常活跃,优秀小组的评选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获胜小组成员很自豪。完成不好的小组有的在找原因,有的在抱怨任务完成不好的组员。

从课后学生的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这种生活主题任务的活动设计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对任务驱动型协作学习方式也比较适应。但也有很多学生反映不希望教师分配学习小组成员,愿意自由组合。

4.反思

本轮研究在继承前一阶段研究经验基础上调整了协作小组,避免了小组因水平差异太大而不利于协作的情况。课前会议的召开使得从听课教师那里获得的资料比较理想。总之,本轮研究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师设想的效果,比上一阶段的研究要理想得多。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5]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