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沐祥等
摘 要:为明确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8种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5:1、4:1、3:1、2:1、1:1、1:2、1:3、1:4等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分别是0.1188、0.0897、0.0483、0.0387、0.1220、0.0997、0.0569、0.0813 μg/mL;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79、1.01、1.77、2.02、0.60、0.67、0.97、0.66。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噻呋酰胺与氟环唑3:1和2:1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噻呋酰胺;氟环唑;水稻纹枯病菌;毒力测定;增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S482+9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651
Abstract: The toxicity of Thifluzamide, Epoxiconazole and their mixtures were tested by hypha growth rate o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mixt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50 of the mixtures at the ratio of 5:1, 4:1, 3:1, 2:1, 1:1, 1:2, 1:3, 1:4 was 0.1188, 0.0897, 0.0483, 0.0387, 0.1220, 0.0997, 0.0569, 0.0813 μg/mL, respectively. And the SR was 0.79, 1.01, 1.77, 2.02, 0.60, 0.67, 0.97, 0.66, respectively.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Epoxiconazole o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ifluzamide. The mixtures at the ratio of 3:1 and 2:1 have synergism on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Key words: Thifluzamide; Epoxiconazole;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Toxicity; Synergism
0 引言
水稻纹枯病(Sheath blight on rice)病原物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丝核属[1];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2];该病已跃居中国水稻的三大病害之首。随着矮秆品种和杂交稻组合的大力推广、施肥水平的提高和密植程度的增加,纹枯病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3];稻株受害后,茎秆传导组织将失去对养分和水分的传送能力,导致叶片干枯死亡、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严重时植株死亡[4]。目前生产上防治纹枯病常用的药剂有井冈霉素、三唑酮、苯醚·丙环唑、己唑醇等,长期使用这些药剂后,造成的防效下降、病菌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引起了各级植保部门的高度关注[5]。在江苏省,随着矮秆水稻品种的推广种植、单位面积施肥量的提高以及直播(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多年来水稻纹枯病连续偏重以上发生,而且发生时间长、自然危害程度重,因而防治压力大。因此,必须制定综合有效的防治策略,延缓该病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需要开发、引进与推广新药剂。
噻呋酰胺是孟山都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该药剂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6];氟环唑由巴斯夫公司于1985年开发的新型、广谱、持效期长的三唑类含氟杀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7]。与多数三唑类杀菌剂一样,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原菌甾醇生物合成,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还有诱导作物抗病性的作用,对丝核菌属的病原真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8-10]。噻呋酰胺和氟环唑分别自2007年和2000年在中国取得登记以来,单剂或复配使用防治水稻纹枯病就有相关报道,例如:龚述仁等[11]研究表明,24%噻呋酰胺悬浮剂是目前防治纹枯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傅福全等[12]研究认为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不仅持效期长,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朱凤等[13]经3年多地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纹枯病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等防效高,持效期长,优于井冈霉素单剂;谷春艳等[14]研究认为,噻呋酰胺与戊唑醇按照5:1的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增效最明显,SR值为2.5350,田间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高的防效;朱卫刚等[15]研究认为,噻呋酰胺:井冈霉素为1:3或1:5时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很高的防效,且共毒系数大于120,协同增效作用明显。
随着专利保护期已过,预计国内企业将这两个药剂快速登记上市,且国产化后成本大幅降低,将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有望成为主导药剂。为了避免噻呋酰胺和氟环唑单独使用时导致病菌产生抗性变异,使药剂的防效降低甚至无效;同时由于这两类药剂杀菌活性高,且具备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故将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二者复配组合,可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并使单位面积上的用药量下降,从而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的目的。笔者研究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及最佳配比,为企业制剂加工和水稻纹枯病的田间化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3 结论与讨论
在目前抗纹枯病水稻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择适当药剂并采用合适的施药方法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虽然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任何一种化学药剂经田间持续大量使用后,都会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为了延长噻呋酰胺使用寿命,利用其与现有杀菌剂进行复配,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效,扩大杀菌谱及降低用药成本[17]。
本研究表明,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供试的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联合作用均表现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按3:1和2: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77和2.02;因此,二者混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可行,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农药复配或混用提供了试验依据。在自然条件下,由于药剂对病害的作用效果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室内测定结果与田间实际防治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该结论尚需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邢来君,李明春.普通真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16-417.
[2] 周明国,刘西莉,刘勇,等.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七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2-83.
[3] 黄世文,王玲,陈惠哲,等.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超级杂交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9,39(1):104-109.
[4] 孙永军,施保国.淮安市水稻纹枯病大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46-547.
[5] 刘永锋,陈志谊,吉健安,等.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6(1):27-28,41.
[6] 甄洁,张建军,朱信涵,等.噻呋酰胺24%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30-31.
[7] 李新,严秋旭,赵平,等.氟环唑杀菌剂的市场概况[J].农药,2010(11):790-791.
[8] 祈之秋,周明国.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J].农药学学报,2003,5(3):80-84.
[9] 汪汉成,周明国,张艳军.戊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在水稻上的应用[J].农药学学报,2007,9(4):357-362.
[10] 陈夕军,童蕴慧,徐敬友,等.烯唑醇对水稻重要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J].现代农药,2002(1):39-40.
[11] 龚述仁,文志平,李运生,等.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早稻纹枯病防效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2(23):68-70.
[12] 傅福全,陈久利,范仰东.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J].植物保护学,2013(1):124-125.
[13] 朱凤,杨荣明,吴佳文,等.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研究[J].现代农药,2013,12(2):48-50,54.
[14] 谷春艳,张勇,周凤艳,等.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29-9330,9337.
[15] 朱卫刚,胡伟群,陈杰.噻呋酰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J].中国稻米,2011,17(2):54-55.
[16]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NY/T 1156.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6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2.
[17] 赵丽静,杨晓楠,李祥英,等.11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比较[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9,13(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