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 陈宏州 +杨敬辉 李萨利 于海燕 朱成刚 王健 吉沐祥
摘要:为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高效的新配方药剂,延缓噻呋酰胺抗药性的产生,以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两者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供试的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联合作用均表现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按3 ∶[KG-3]、2 ∶[KG-3]的比例混配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77、202。二者混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可行,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2 ∶[KG-3]混配效果较好。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噻呋酰胺;氟环唑;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S43542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002-302(204)2-052-03[HS)][HT9SS]
[H4mm]
收稿日期:204-06-26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号:BM203462)。
作者简介:吴祥(983—),男,江苏泗洪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植保农药研究与开发。Tel:(05)8726539;E-mail:wuxianghl@26com。
通信作者:吉沐祥,研究员,从事农作物病害研究与植保农药开发工作。Tel:(05)87276940;E-mail:jilvdun2800@63com。[H]
[ZK)]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在世界稻产区均有分布。水稻纹枯病主要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发生。抽穗期前后为发病盛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造成秕谷增加,粒质量下降,并可造成水稻倒伏或整株枯死。近年来由于水稻栽培模式多样化,以及栽培管理水平、施肥量的提高,水稻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包括井冈霉素、三唑酮、苯甲·丙环唑、己唑醇等[2]。噻呋酰胺是孟山都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长持效性。该药剂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3]。氟环唑是由巴斯夫公司于985年开发的新型、广谱、持效期长的三唑类含氟杀菌剂,与多数三唑类杀菌剂一样,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原菌甾醇生物合成,兼具保护、治疗作用,对丝核菌属的病原真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4-6]。为了延缓噻呋酰胺、氟环唑单独使用时抗药性的产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科研人员以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两者混配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并研制开发出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在田间进行了药效试验。
材料与方法
试验药剂
95%噻呋酰胺(trifluzamide)原药(北京华戎凯威植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7%氟环唑(epoxiconazole)原药(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24%井冈霉素A水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g/L氟环唑悬浮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4%嘧菌·己唑醇悬浮剂(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2供试菌株
[3]水稻纹枯病菌采自江苏省句容市水稻田,由本所植保研究室分离鉴定,菌株4 ℃保存于马铃薯蔗糖琼脂(SA)斜面上。
3室内抑菌活性试验
3药液配制与浓度设计用适量丙酮溶解噻呋酰胺、氟环唑原药配制成0 000 μg/mL母液,置于4 ℃冰箱中备用。母液再用适量无菌水溶解,在单剂毒力测定的基础上,按噻呋酰胺 ∶[KG-3]氟环唑为5 ∶[KG-3]、4 ∶[KG-3]、3 ∶[KG-3]、2 ∶[KG-3]、 ∶[KG-3]、 ∶[KG-3]2、 ∶[KG-3]3、 ∶[KG-3]4等不同质量配比测定混剂的抑制率。在初筛的基础上,将2种单剂及8种混配组合均设置0007 82 5、005 625 0、003 250 0、0062 500 0、025 000 0、0250 000 0、0500 000 0 μg/mL 等7个系列质量浓度。以药剂有效成分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测试浓度,采用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CK)。
32测试方法将水稻纹枯病菌转接到SA平皿中,25 ℃ 下活化48 h,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 mm的菌饼,并转接到“3”中配比稀释配制的含药SA系列平皿中及空白对照中,各处理重复4次。25 ℃培养48 h,待对照中菌落直径长至约平皿直径的4/5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均值-处理菌落直径均值)/(对照菌落直径均值-接种菌饼直径)]×00%。[Y]()
33混剂联合抑菌活性评价以药剂浓度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菌丝生长抑制率的概率值为因变量y,计算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根据回归方程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及95%置信区间。采用增效系数(SR)评价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SR<05为拮抗作用,05≤SR≤5为相加作用,SR>5为增效作用。
[HS][Z(]SR=EC50(th)/EC50(ob)[Z)];[Y](2)
[HS3][Z(]EC50(th)=[SX(]ab[SX(]aEC(A)50[SX)][SX(]bEC(B)50[SX)][SX)]。[Z)][Y](3)
式中:A、B分别为噻呋酰胺、氟环唑单剂,a、b为相应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EC50(th)为混剂EC50理论值,EC50(ob)为混剂EC50实测值。
4田间药效试验
4试验设计
试验设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25、300、375 mL/hm2,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25 g/L 氟环唑悬浮剂600 mL/hm2,24%嘧菌·己唑醇悬浮剂300 mL/hm2,24%井冈霉素A 水剂450 mL/hm2以及清水对照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小区面积 667 m2,随机区组排列。
4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句容市杜家村进行,供试品种为镇稻0号,栽培管理条件较好,于203年6月8日移栽。试验田前茬为小麦,土质为壤质土,肥力中等,常年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
43施药时间与方法
于203年7月24日(发病盛期)第次施药,7月3日(发病高峰期)第2次施药,同一小区内2次用药的药剂品种、用药量均相同。采用黄果树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兑水均匀喷雾,用水量900 kg/hm2,施药时保持田间有水层。
44调查方法
每处理定5个点,每点固定调查5丛水稻。施药前及第2次施药后8、4、2 d分别调查水稻总株数、纹枯病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全株无病;级:倒4张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3级:倒3张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5级:倒2张叶片及其以下叶片叶鞘发病;7级:剑叶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病情指数、病指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9)]×00%;[Y](4)
病指防效=[-(对照区药前病指×施药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施药区药前病指)]×00%。[Y](5)
5数据处理
采用DS 30软件处理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2]
噻呋酰胺与氟环唑浓度为0007 8~050 μg/mL时,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822%、555%~9529%。噻呋酰胺与氟环唑8种混配组合的浓度为 0007 82 5~0500 000 0 μg/mL 时,5 ∶[KG-3]、4 ∶[KG-3]、3 ∶[KG-3]、2 ∶[KG-3]、 ∶[KG-3]、 ∶[KG-3]2、 ∶[KG-3]3、 ∶[KG-3]4的配比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菌率分别为85%~8364%、02%~826%、20%~9203%、20%~9387%、6%~7675%、967%~7278%、20%~8752%、6%~8809%。
22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抑制效果
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单剂及混配剂的浓度对数与抑菌效果概率值的相关系数均≥0973 7,说明防治效果概率值的变异有9737%或以上来自浓度对数的变异,表明用所得模型表达浓度对数与防治效果概率值的关系可行(表)。噻呋酰胺、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7 4、0046 9 μg/mL,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当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分别以5 ∶[KG-3]、4 ∶[KG-3]、 ∶[KG-3]、 ∶[KG-3]2、 ∶[KG-3]3、 ∶[KG-3]4的配比混配时,增效系数为05~5,混配剂的联合作用类型为相加作用。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分别以 3 ∶[KG-3]、2 ∶[KG-3]配比混配时,增效系数大于5,具有增效作用;噻呋酰胺与氟环唑2 ∶[KG-3]配比的增效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佳。根据试验结果,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2 ∶[KG-3]作为混配制剂的配比最好。
23噻呋·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剂 300 mL 防效最好;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00、375 mL/hm2 以及24%井冈霉素A水剂450 mL hm2三者防效间差异不显著;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25 mL/hm2、240 g/L 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两者间防效无显著差异;24%井冈霉素A 水剂450 mL/hm2、24%嘧菌·已唑醇悬浮剂 300 mL/hm2 两者间防效无显著差异。第2次药后4 d,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00、375 mL/hm2防效最好,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25 mL/hm2、24%井冈霉素A 水剂 450 mL/hm2 两者间防效无显著差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24%嘧菌·己唑醇悬浮剂 300 mL/hm2 两者间防效无显著差异。第2次药后2 d,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00、375 mL/hm2防效最好,且两者之间无差异;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25 mL/hm2也明显优于25 g/L氟环唑悬浮剂600 mL/hm2、24%嘧菌·己唑醇悬浮剂300 mL/hm2、24%井冈霉素A水剂450 mL/hm2、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 300 mL/hm2 的处理防效。第次药后2、5、7 d以及第2次药后3、8、5 d,各剂量处理下水稻均未出现明显药害。[FL)]
[FK(W2][HT6H][Z]表2供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HTSS][STBZ]
[H5][BG(!][BHDFG3,WK8,WK6,WK36W]处理药前病指[ZB(][BHDWG2,WK2。3W]第2次药后8 d第2次药后4 d第2次药后2 d
病指防效(%)病指防效(%)病指防效(%)[ZB)W]
[BHDG2,WK8ZQ,WK6。7W]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75 mL/hm208340899ABa23940Aa0839573Aa
[BHDW]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00 mL/hm2074228944Aa338957Aa08495Aa
[BH]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25 mL/hm205044880CDc58262Bb079095Bb
[BH]25 g/L氟环唑悬浮剂600 mL/hm204347892Dd2556536De227882De
[BH]24%嘧菌·己唑醇悬浮剂300 mL/hm2037080864Bb497655Cd59859Dd
[BH]24%井冈霉素A 水剂450 mL/hm207048729ABab27826Bb5326785Ef
[BH]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0300828286Cc27868Cc098478Cc
[BH]CK060937030397[H][BG)F]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00)、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005)。[FK)]
[FL(2K2]3结论与讨论
在目前抗纹枯病水稻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选择适当药剂并采用合适的施药方法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7-8]。研究表明,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供试的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联合作用均表现为增效或相加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按3 ∶[KG-3]、2 ∶[KG-3] 的比例混配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77、202。因此,二者混配防治水稻纹枯病可行,其中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2 ∶[KG-3]混配较好。田间试验表明,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300~375 mL/hm2的防效显著超过目前生产中主要推广品种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的防效,30%噻呋·氟环唑悬浮剂225 mL/hm2高于或相当于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的防效,且能兼治稻曲病、稻瘟病,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育安全无药害,其适宜用药量为 225~375 mL/hm2,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用,可与井冈霉素、咪鲜胺、己唑醇等轮换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HS25][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李涛,路雪君,廖晓兰,等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江西农业学报,200,22(9):9-93
[2]刘永峰,陈志谊,吉健安,等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2006():27-28,4
[3]甄洁,张建军,朱信涵,等 噻呋酰胺24%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3):30,54
[4]李新,严秋旭,赵平,等 氟环唑杀菌剂的市场概况 农药,200,49():790-79
[5]祁之秋,周明国 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 农药学学报,2003,5(3):80-84
[6]汪汉成,周明国,张艳军,等 戊唑醇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在水稻上的应用 农药学学报,2007,9(4):357-362
[7]陈夕军,童蕴慧,徐敬友,等 烯唑醇对水稻重要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现代农药,2002():39-40
[8]吉沐祥,陈宏州,吴祥,等 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作用 农学学报,20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