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诊断的分析探讨

2014-04-29 22:46肖政权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乳腺癌

肖政权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接受治疗的60例乳腺癌切除标本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用免疫组化法研究患者肿瘤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 本组病人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65岁;癌肿直径大于5cm、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差;C-erbB-2阳性率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估计乳腺癌预后上有协同作用。结论:该结果对探讨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判断预后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诊断;预后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16-01

引言:乳腺癌是指乳腺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二异常增生,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发生癌变的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逐步上升趋势,在我国,乳腺癌已经成为部分沿海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且逐步年轻化,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掌握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特点,快速准确做出诊断,以便采取规范化治疗,对维护乳腺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臨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接受治疗的60例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均为已婚妇女。所有患者均经皮穿刺组织学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其中0期有15例,Ⅰ期有32例,Ⅱ期有10例,Ⅲ期有3例;病理分型有浸润性导管癌15例,小叶原位癌30例,导管内癌15例;年龄在34-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2.8)岁;发生于左乳的有38例,右乳的有22例;所有患者排除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发病部位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将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36h内取材、石蜡包埋的标本制成2~3μm厚的切片,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按操作规程进行,以已知阳性乳腺癌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判定标准

着色棕黄色为阳性,ER、PR胞核着色,C-erbB-2胞浆及胞膜着色。阳性细胞<10%(-);>10%(+)。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接受乳腺癌病理检验,年龄最小27岁,最大80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65岁。结果显示:随肿块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增高,>5.0cm组比≤2cm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及大汗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导管内癌(或伴早浸)、黏液腺癌及浸润性小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C-erbB-2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

病变部位:患侧位于左侧38例,22右侧例;患处28例在外上象限,18例在内上象限,6例在乳晕下,4例在外下象限,4例在内下象限。

肉眼观察:患者的肿块半径100mm以下有12例,100mm~250mm有28例,250mm以上有20例。肿块树皮样,表现为放射状中心收缩,偶见结节,质硬;剖开后,内部灰黄、粉红色。

讨论

临床症状乳腺癌早期常见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是以自检或体健发现乳腺肿块就诊,发生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可合并乳头溢液;癌症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示,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乳头扁平,回缩,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结痂、伴灼痛,这些乳头湿疹样改变示乳腺佩吉特病的临床试验表现;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可致肿瘤表面皮肤发生凹陷开如酒窝;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时,可出现“橘皮征”,炎性乳腺癌皮下淋巴管内充满癌栓导致矮星淋巴管炎,临床特征表现为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温度增高,与急性乳腺炎表现相似,但疼痛,发热等全省症状不明显,当乳腺癌发展至一定阶段示,可有不容程度的疼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乳房刺痛、钝痛、胀痛或隐痛不适,部分表现为患侧上至和肩背部牵拉样痛。

临床触诊乳房触诊一般采取坐位或站立位,必要时应结合仰卧位检查。检查时应注意先健侧后患侧,触诊动作轻柔,以指腹将乳腺组织轻按于胸壁表面进行回旋触诊,切忌抓捏,按乳房的内上→内下→外下→外上→乳晕乳头→腋窝顺序分区循序进行系统地全面触诊同时注意乳头的活动度,有无凹陷,有无溢液等。同时注意对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检查。对乳腺肿物进行检查时,特别注意乳腺局限行腺体增厚,这种体征常见但常被忽略,因无明显的恶性体征而被误诊为乳腺增生。在乳腺癌病例中,以“局限性腺体增厚”为唯一体征者占全部乳腺癌的31.1%左右,对“局限性腺体增厚”这一体征的重视,是防止漏诊乳腺癌的措施之一。

辅助检查对初诊的乳腺癌患者,应在详细采集病史的基础上,进行详细体检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常见辅助检查包括乳房B超、钼靶、MRI、穿刺活检等,

随着高频探头出现,超声已成为诊断筛查乳腺疾病的常规手段。乳腺B超不仅可以实时观察肿块形态,对病灶准确定位,测量大小,还可以显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测量血流阻力指数,同时还能评估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不受年龄,腺体类型显示,对肿瘤囊实性鉴别具有很高的准确行,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无创、无辐射,易于随访,可使乳腺内≦1cm的小肿块清晰显示,血流显像可以发现肿瘤内异常的血流信号,有利于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在35-60岁,资料中本组年龄段占60%,基本与之相符,乳腺浸润性癌发病率较高,并且容易发生转移,提示对女性35岁以后出现的乳房包快要高度重视,虽然30岁年龄组的乳房包块仍以乳腺增生和纤维腺瘤为多,但是患乳腺癌的几率也随之增多,预防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自我保护,如果中青年妇女尤其是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如触及质硬、边界欠清而固定的肿块,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乳腺癌肿块大小、病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病程越长,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直接影响生存率。根据该项结果,提示临床上对乳腺肿块患者要尽早做病理检查,以减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姚卫康,包建荣,吴德明.C-erbB-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4):569

[2]顾蓓.乳腺癌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5):43-44

[3]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27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吃错了 小心得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