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平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也是一个耗时很长甚至反复的工程。在转化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还要有崇高的师德,有爱心、耐心、恒心、毅力,还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通过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完成。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自信心;良好习惯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尽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实告诉我们,在每个教师的教学中都会遇到一个或者多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帮助、转化学困生,既是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也是教师崇高职业道德的体现,更是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要求。在此我想谈谈我的学困生转化之道。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由于某些个人的、家庭的、教育或者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从而导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这个说法有些绝对,我不敢苟同,但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追赶、不歧视他们,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民主、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再运用正确的教育策略和科学的方法,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我坚信他们是能够转化的。
二、和谐的环境、愉悦的心情是转化学困生的催化剂
研究表明,处于高兴愉悦等积极情绪中的人,往往其精力饱满,思维灵活,反应迅捷,观察细微全面,各方面都会处于巅峰的状态。
在教学中,我坚信“亲其师,信其道”的秘诀。我坚信这心灵的呵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温馨的学习环境,就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也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催化剂。
三、自信是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能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有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缺乏自信心,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自信是人生存与进步的关键。
成功的体验是治疗学生自卑的良药,这样他们心灵上的怯懦和自卑就会一点点消失,被克服,自信就会慢慢地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甚至开花。
四、养成良好习惯,掌握科学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有很大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造成的。因此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时常讲“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故事,告诉他们,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方法是“事半功倍”的关键。我认为一种方法长期坚持就成了习惯,习惯中也蕴含有方法。为此,我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机地增加了“习惯培养和学法指导”的内容。在教师反复、及时提醒与纠正中,学困生的思想、学业会慢慢进入稳步发展的正轨。
五、加强辅导,扎实基础
放弃一个学生易,扶起一个学生难。有人说:“教学成绩的取得是靠三分教学七分打磨。”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每个教师都知道努力向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没有课外的辅导,没有时间加汗水加恒心毅力的打磨,想要学困生不掉队,教学上取得好成绩恐怕很难。
根据学困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个性等,我把学困生的辅导分为课后辅导、单元辅导、系统辅导,帮助学困生建立知识系统树,通过知识树让学生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系统辅导法主要是针对底子薄的学困生。这类学生的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时间长、耗精力,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耐心、恒心和毅力才行。
在学困生辅导中,单靠教师力量有些单薄,于是我发动了学生和家长。安排优生与他们结对子,让优秀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给他们答疑解惑,检查与辅导作业,教师及时了解结对辅导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或者调整。对于惰性强的学困生,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这样促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要像医生,对那些身患重病的病人从来都是以鼓励的言行让他们来战胜病魔,树立起生活的勇气。”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具有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在学困生的转化中坚持鼓励为主,树立其自信。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耗时很长甚至反复的工程。“可能一百节课看来,都是毫无结果的,只有到了第一百零一节课,你才能看到儿童眼睛里放射出好奇心的第一个火星。学困生的转化也是门艺术,在转化中,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还得有崇高的师德,有爱心、耐心、恒心、毅力,還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通过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 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三教小学校)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