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4-04-29 16:57王文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治疗效果

王文光

【摘要】 目的 对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正畸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相关评价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牙齿功能复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心理干预;口腔正畸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31-01

口腔正畸治疗具体指的是通过相应的矫治系统对出现病变的牙齿采用温和而持久的一种生物力使牙齿出现移动为目的口腔科疾病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近年来正在不断拓宽,针对不同畸形、不同患者实施相应治疗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保证获得双方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12-36岁,平均年龄(21.7±1.4)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11-35岁,平均年龄(21.5±1.3)岁。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正畸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在患者入院时由专人负责对其心理状态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明显心理异常的患者给予充分重视;② 根据入院时的调查结果,结合患者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为其提高个性化的心理干预;③ 在日常治疗、护理等工作中,与患者及其家长加强有效交流,使患者能够将心理的一些想法和顾虑充分吐露,耐心听取其倾诉和意见,尽量满足其合理化要求,在短时间内建立彼此间的信任;④ 在治疗方案实施期间,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与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心理干预方案进行调整;⑤ 经常向患者说明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以便患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配合治疗;⑥ 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等要点向患者进行说明,以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2、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相关评价指标的改善幅度、在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发生例数、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牙齿功能复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口腔畸形彻底消失,口腔和面部外观完全恢复正常,牙齿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口腔畸形程度明显减轻,口腔和面部外观有明显好转,牙齿功能与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无效:口腔畸形程度没有减轻,口腔和面部外观、牙齿功能、语言表达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异常[4]。

1.5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形式表示所得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P值比较结果小于0.05,则数据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况相关评价指标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在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后SDS评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针对性心理干预前后SDS评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后SDS评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述两项心理状态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治疗的操作者不仅仅要将患者牙弓、颌、颅面间的关系保持一致,还要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心理要求,掌握相关的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给予患者的权利足够的尊重,对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际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医患之间要时刻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患者对治疗效果的具体期望有充分的了解,相关临床医生就目前的条件可以达到的治疗目的与患者进行充分讨论,力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达到使医患双方都能满意的效果,避免由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忽视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权利,或由于患者对临床矫治目标期望过高而最终导致出现医患纠分。有些患者对正畸治疗的具体效果有自己的一些要求,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该在不违反基本疾病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在最大程度上给予满足,在患者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大多数都能够更好地配合下一步的治疗,真正的达到功能实用和美观艺术的统一效果,取得令医患双方都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5]。

参考文献

[1] 吴林艳,李小玲,黄晓玲,等.口腔门诊专科护理的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0,15(16):413-4l4.

[2] 崔占琴,邱志香,懷海丽.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l5(16):294-295.

[3] 贾涵,于艳,高静娜.3M易混型后牙充填用玻璃离子治疗老年根面龋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8(22):178-179.

[4] 刘典恩,邵萍.医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结构及其关系诌议[J].医学与哲学,201O,21(15):138-139.

[5] 张福利,马宏坤,徐维廉.为医学“会诊” —— 当代医学的主要缺憾[J].医学与哲学,2012,21(10):223-224.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治疗效果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