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小学阅读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4-04-29 00:44蒋雅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阅读策略

蒋雅娟

摘要: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把阅读作为文化建设的抓手,形成营造氛围、设置课程、编写读本、制定书目等多项阅读文化建设策略,能有效提升师生的价值品位及精神需求,促进学校文化内涵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文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4-0065-04

广泛的阅读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审美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我们力图通过“新农村小学阅读文化建设策略研究”,构建学校阅读文化,实现对师生的阅读价值引领,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阅读中满足精神的需要,实现属于自己的生命成长,进而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下八个“一”的阅读文化建设策略。

一、一种“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

环境氛围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方式,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1]因此,我们加强了校园阅读环境的创设,精心布置校园,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书香味,让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师生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

我们开辟了一条特色“文化长廊”,一面介绍一些名家名作,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一面结合学校“游祖国名山大川,读中华经典诗文”的主题,对祖国的名山大川作介绍。这样,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还为学生的阅读作出了指引。

学校图书室每学期添置一批图书,以满足师生们的阅读需要,扩大选择书籍的余地。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开辟“特色”版块,向师生介绍新书、读书方法等信息,让浓浓的书香从网络中悠悠传出。

在传统学校图书室的基础上,学校还提出了“大图书馆”的概念,构建开放式阅读场所。校园小亭子、草坪中,放置了阅读石凳供“阳光闲读”,每班设立图书角,供学生课余随读。

走廊、楼道张贴的学生书画作品,古诗词欣赏;绿化带中的名人名言、与花草相对应的古诗词;各楼层走廊墙壁上的读书名言,“好书推荐”专栏,穿梭在各个年级的“悦读快车”,开进校园的“无锡市少年儿童流动图书馆”,每个年级各具特色的“阅读白板”、“班级阅读园地”等,让校园洋溢着书香,让每一位学生走进校园,就置身于读书的氛围中,享受书的熏陶。这些物质环境的创设,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时空,提供了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创造了较为理想的阅读氛围。

二、一门学生喜欢的特色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难真正落实这一阅读要求。怎样在新课改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开发校本阅读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各年级开设了每两周一课时的阅读校本课程。学校利用班活动课时间,开展阅读指导、阅读赏析、阅读交流等活动,由热爱阅读的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素养”。为确保阅读指导课程开好、上好,学校提出相关评价要求。每学期初,制定班级阅读活动计划,课题组不定期对各班阅读课教学情况组织听课、评比。每学期针对班级共读图书,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一周教研”活动,各年级选派一名教师参加学校教学展示,并集中评课研讨。

学校还拓展课程资源,把阅读作为学科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让阅读融入学科综合教育。开始是语文阅读的一课带多课,后来渐渐拓展了科学的研究性阅读学习,英语的东西方文化比较阅读、美术的绘本阅读模仿创作等等。通过课堂内外的整合补充,丰富学习内容;通过交流展示等多种活动,改变学习方式;通过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整合利用校本阅读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对知识价值的体验。

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内容,也十分重视阅读程度。我们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进行形成性评价,尤其是通过活动来评价。一般采用“讲、展、赛”等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新书推荐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小报、读书征文等;“赛”即竞赛,采用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演讲比赛等形式。同时,还关注来自同学、家长方面的评价信息,听取他们对学生的进步和不足的客观描述,以及今后的建议与要求。

三、一本行知合一的经典读物

校本教材的编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校本教材应立足于课本,体现时代气息,很好地衔接课内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多途径地感受语言,感受生活,在课外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成功的校本教材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结合本校作为新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将教辅用书中的《古诗文诵读》、《亲近母语》作为我们的阅读课程的主要用书。此外,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结合其推荐篇目,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校本读本《游祖国名山大川,读中华经典诗文》。编写前,我们深入研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对照教学目标精心选取经典的山水主题的诗文,以形成有效的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编写中,我们又研究了这些诗词名作的核心价值,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差异,分年级编写成册。

如二年级分册:

四、一份营养丰富的阅读书目

古今图书浩如烟海,每个初学者都会遇到一个从何涉足的问题。[2]台湾作家子敏先生说:“书单子很能刺激读书欲,很能培养爱书心,常读书单子的,早晚会成一个爱书人”。基于为学生未来奠基的理念,为正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爱书、读书的热情,我们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科书,精心选择适合新农村小学各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制定了南星苑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其中必读书目分学期购买,并组织进行班级共读。如今,这份推荐书目成了学生、家长阅读选择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

例如,五年级(下学期)推荐书目包含了古今中外影响较大的15部适合新农村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有《上下五千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原上的小木屋》、《泰戈尔诗选》、《呼兰河传》等,其中必读5部、选读10部。这些作品中,有流传很广、深受好评的中国历史名著,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国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深厚纯正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和传承;有获得国际大奖的外国小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多元世界文化……阅读这些作品,既能了解名家名著的主要特色,也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学修养。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学完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后,向学生推荐同一作者的这本书,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之间的天伦之乐,更能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全面感受到作品所折射的悲苦人生。

五、一个以校为本的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国际性的节日,这天又是无锡的解放日。学校以此作为提升学生精神的契机,隆重举行“读书节”活动,通过一种庄重的仪式,让在场的师生感知读书对生命成长的重大意义。读书节期间,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开展多层次的阅读活动。如“环境版块”:进行班级图书角的完善,学校廊道的布置,宣传画、标语的制作;“阅读版块”:推荐阅读书目,并指导阅读;“活动版块”:开展讲、读、写等竞赛活动。学校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抓手,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构建师生阅读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阅读活动生动活泼地深入,让全校师生逐渐养成与好书为伴的习惯,在读书活动中感知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阅读品位,加快学校阅读文化的建设进程。

六、一场全员参与的读书沙龙

读书沙龙是一种阅读的聚会、交流的平台,通过读书沙龙,不同阅读兴趣的人聚在一起,进行自由探讨和思想的碰撞,面对面地交流和分享各自的阅读经验和成果。它能营造良好的集体阅读氛围,促进教师的集体阅读,有效弥补教师个体阅读形单影只的缺陷,推动学校阅读文化的整体和谐发展。

我校坚持每月一场读书沙龙活动,全校教师兴致勃发地聚在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畅谈读书的心得,探讨好书的内涵和价值。①校长引领:为激发广大教师的阅读兴趣,校长赠送优秀书籍,并身先士卒,做读书第一人。他还常和老师们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在教师群里发布一句教育名言,引发教师的思考与讨论。校长的读书带动了教师读书的热情,校长的思考,激发了教师思考的深度,校园形成了良好的读书和谈论教育的氛围。②同伴共读:大家围绕同一本教育专著,进行不同主题的交流讨论,如围绕《第56号教室的奇迹》,展开了“雷夫给我的启示”、“如何长时间保持工作激情?”等问题的讨论。③以写促读:“读书—实践—反思—创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良性轨迹。读书能使教师的教学精彩,随笔写作是为了记录精彩与反思不足。为了把随笔写精彩,教师们自觉阅读,使读书为写作服务,读书为教育教学服务,研究思考中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学校网站的“博客频道”,要求教师每月上传至少一篇教育教学随笔,博文的数量和质量纳入了教师年终绩效考核。

七、一方数字媒体的交流平台

学校阅读文化是通过交流、分享、引领所形成的共享的文化。为了向师生提供展示、交流、研讨的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整体推进阅读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教师教育博客,充分发挥教育博客交流、研讨的功能,供教师阅读、交流,同时也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搭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平台。教师们积极建博,定期发表博文,并经常浏览学习他人博文,进行点评。截至2013年5月11日,南小博客频道有注册用户154个,撰写博文1470篇,评论2283句,我们选择一部分优秀博文印刷成册。这些博文都是建立在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实践基础上的,我们在互相阅读、欣赏中不断修炼,不断提升。

八、一套以人为本的阅读评价体系

建立师生读书评价考核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小学阅读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在学校阅读文化建设活动中,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对阅读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建立长效的读书激励机制。

评选“读书之星”。为了激励学生热爱阅读、认真阅读,促使读书活动深入开展,每学期开展“读书之星”的评选。在班级宣传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候选人参加学校考评。评选活动不能简单等同于语文学习能力考核、优秀学生评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个性。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背古诗文、必读书目的内容考核,还参照平时的读书笔记、教师评价,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进行综合检测。

一年一度评选“书香家庭”。把新农村小学阅读文化建设从校内引向校外,延伸到了每个家庭。学校在2008年12月推出了首批“书香家庭”的评选,向家长印发“南星苑小学亲子共读倡议书”,提出“五个一”的倡议。具体内容为:每周留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周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每月陪孩子逛一次书店购书;每学期计划一次外出,读大自然和社会这两本“大书”;养成一种勤写日记的习惯。

学校制定了“南星苑小学书香家庭评选标准”,从家庭“读书设备”(有书房、书桌、书架,有一定藏书量,每年有新增图书)、“读书活动”(坚持写读书笔记,经常进行亲子共读)、“家校合作”(配合学校开展各项诵读活动)、“成效”(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有所提高,有文章发表等)四方面进行评比。先由家庭自愿申报,提供相关材料,然后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同学共同给予评价,最后学校审核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并赠送精美图书一册。“书香家庭”的评选带动了家庭文化的建设,掀起了亲子阅读的热潮。绝大多数家庭达到了一定的藏书量,家庭学习氛围浓郁,家长不仅注重孩子阅读,还能做到“身先垂范”,每天父母与孩子共读已成了家中固定的美好画面。

另外,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课题组的要求,我校每年推选教师参加“推动经典十佳人物”的评选。

阅读文化建设促进了学校浓厚阅读氛围的形成,使读书成为了全体师生的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大家的心灵得到了浸润,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与超越。

参考文献:

[1]项红专.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03.

[2]王余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39.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阅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