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莉霞
摘 要: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挖掘创新教育的各种因素,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更新观念;学生主体;创新兴趣;问题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新时期、新环境下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数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退到后台,做好导演,起到组织引领和点拨指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把科学的思维方渗透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去,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更广泛地运用。教师要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速算比赛。例:
1.532+500= 2.412+598=
6548-2000= 571-399=
648+500= 879-401=
287+400= 5921-1999=
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第二组题目能否用简便方法计算?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组题目的每个算式都有一个接近整百、整千的数。这时启发学生把接近整百、整千数进行加减,再减去多加的、或加上多减的、或减去的。于是,学生很快就用自己发现的简便算法计算出第二组题目,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教育要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发言和交流,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真正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心,特别是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面对身边的所有“五光十色”的事物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很想探索事物内在的秘密。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好奇心,给予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既是天性又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学生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才能使车子行走?如果把车轮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能成吗?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开放性訓练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启发学生设问,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以便引起学生的反复思考。在教学过程上,让学生主动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问号变成句号。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出示例题“14-6=?”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发现、去计算,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要有开放性。在做练习题时,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适度的开放题,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不同的学生会找到完全不相同的结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都属于开放题。通过开放性练习题的训练,引导学生的思维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趣处想、往妙处想,从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四、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为目的,它对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智慧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开展数学课外活动,重视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和能动作用。当一个学生面对准备解决的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问题所给出的特定情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联系问题实际、展开想象、认真思考、深入探究、寻找答案。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实践中受到对数学的完整的训练,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挖掘创新教育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注:本文为十二五规划课题相关论文
(作者单位 甘肃省渭源县五竹小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