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叶
摘 要:本文通过对良好人际关系的阐述,指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重点在于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尊重,在与同伴竞争中学会合作,在与作品共鸣中学会理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人际关系;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语文现象,揭示语文规律,其目的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是交流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这项任务往往被一些学校和教师所忽视,从而造成考试成绩高、交流交际能力差,应运而生的是“书呆子”,这就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异常尖锐或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不多。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站到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为别人着想,柔和地解决问题,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营造和谐的氛围。相反,不为别人着想,以硬碰硬,往往会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还会激化矛盾,对解决问题丝毫无益,更与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和相互协作、相互理解和无私帮助。
二、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1.在师生互动中学会尊重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体现在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教师经常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真诚地问候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喜欢自己;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傾听,尽量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适时地将掌声献给学生;对学生回答中的偏差,不是简单粗暴地否决,而是及时转移,保护和珍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一定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力,珍惜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欣然接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实。学生质疑教师,挑战权威,是学生安全感最极致的表现,也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
2.在与同伴竞争中学会合作
小组讨论是学生与同伴交往的轻松形式。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相同,但各自达到目标的途径却不同。学生一方面要使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发现同伴观点中的合理性及不足,相互吸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兼容并蓄,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
辩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有积极的意义,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具挑战性。就辩论的同一方而言,辩手之间只有抛弃个人的表现欲,相互合作,才能形成集体的力量,取得最佳的辩论效果,满足辩手获得成功的需要。但是,辩论双方的利益是相斥的,一方需要的满足会阻碍他方需要的满足,于是出现唇枪舌剑的竞争。而由于这种竞争是团体性质的,对个体的心理压力不是太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辩论是为了对有争议的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你输我赢”的淘汰。要在合理的竞争中学会相互合作,建立“你行我也行”的共同发展理念。课堂是学生的,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这些活动突破了活动人数的限制,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交往需要,活动内容也带有创造性、研讨性,学生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担心。
对中学生而言,沙龙似乎有点成人化,然而,正是这种成人化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的需要。从别人的观点中吸收营养的合作心理十分真诚,学生普遍有一种畅所欲言的满足感。这样营造出一种具有感染性、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
3.在与作品共鸣中学会理解
语文学习的源头:一是书本,二是生活。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文学作品,让他们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思索,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认识和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把课堂学习向生活延伸,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的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命运,与作品中的人物形成共鸣。然而,由于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自身生活的阅历、贮存的信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往往会用现代的眼光审视过去的生活,从而表现出对作品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意因素,因势利导,相机点化,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情意因素相伴而行,使理智与审美形成合力,站在作品中“人”的角度去鉴赏他,理解他。
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自已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作品对话,让学生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感受人情的醇美和人生的丰富。
参考文献:
[1]彭小明.语文研究性学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谢广田,等.聚焦课改决胜课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贡如云.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耿红卫.和谐语文教学建构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