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2014-04-29 09:24赵鹏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翻译教学翻译策略

摘要:偏误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70年代达到巅峰,70年代后期逐步走向衰落,但90年代初偏误分析开始复苏,复又兴起。偏误分析虽有其局限性,但其注重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的特征为人们深入了解语言习得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模式。本文从偏误分析入手,将偏误分析引入翻译教学中,通过偏误分析和翻译教学的结合,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合理运用偏误分析,可以剖析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译文的构建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偏误分析;翻译教学;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对学习者自身语言系统的研究开始提速,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学习者母语系统以及目的语系统的研究方式,将视角转换到学习者拥有的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两种系统的自身语言系统上来,研究更加科学、合理,更有针对性。

随着偏误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体系更加成熟,分析方法更加严格,逐步成为研究学习者语言习得系统的新窗口。著名语言学家Corder(1967)发表了《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一文,正式开启了偏误分析的新领域。在该文中,Corder首次对“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进行了区分,明确了偏误分析研究的对象,为系统揭示学习者语言习得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第二外语教学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Corder指出:失误指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比如,人们不小心将“老李”说成“老张”,这种错误不是语言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偶然发生的。偏误是系统性的,比如,人们说出“我把茶杯碰”这样的句子,该句子反映出学习者由于对目的语系统掌握不熟练、不到位而引发的错误,该错误是系统性的、有特定的规律。偏误是学习者语言能力不足的外在表现,不是偶然发生的。偏误会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改正,甚至会避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下面作者经过人真的梳理,对失误和偏误进行了详尽对比,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别:

上述对比说明,只有偏误分析才有意义,偏误分析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真正的、唯一的研究对象。解释偏误分析的系统性、揭示偏误分析的规律性,人们才能正确认识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错误现象,从而为语言教学服务,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翻译教学的特征分析

翻译教学是一个跨学科、跨文化性质的教学。翻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其它相关学科的进步,比如语言学、文学、美学、逻辑学等等学科,所以翻译教学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实际上,翻译教学往往画地为牢,没有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翻译教学应走出自身的局限,与众多的学科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形成系统,不是徘徊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需要强调的是,翻译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翻译教学应该注重语言水平的提高(英汉双语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应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科书籍,扩大知识面。在高级阶段,翻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教学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逐步、分级提高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

中西的语言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长年累月受到中文表达习惯的影响,更由于学生在习得第二外语时,对目的语系统掌握不够,以致他们在语言表达习惯性的套用中文格式,导致不符合逻辑现象以及中式英语层出不穷。

比如说叫学生翻译:“河的两岸都长满了灌木丛”,有的学生就“对号入座”的翻译为“Both of the rivers banks grow fully bush”,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翻译后的句子,Both of是介词短语,the rivers banks则是整个句子的主语,grow是谓语,后面的fully bush是宾语, 初看似乎主谓宾都齐全,可是我们看一下,主语和谓语是否能够构成主谓关系,the rivers banks 是“河岸”,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而grow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发出的动作,很明显不符合逻辑关系,所以这个翻译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译为“Both banks of the river were covered by bushes”。

再比如说叫学生翻译:“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学生直截了当的就翻译为“on the street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个翻译真的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是学生根据汉语格式用一个词一个字词的像拼图一样拼出来的,这很明显的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句子里没有谓语,前面的介词短语on the street和后面people没有任何连接词就放在一起,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正确的翻译应为“The street was crowded with people”。

汉语中国有主谓宾结构,英语也一样,但是英语经常会出现倒置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倒装句,就像用what引导的感叹句一样,“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好漂亮的一个女孩呀)”而正确是顺序应该为“She is a beautiful girl(她是一个漂亮女孩)”,那为什么要倒装呢,因为倒装以后的语气更深,对漂亮做一个强调,强调这个女孩真的很漂亮,表达程度远比不到装的要高。我们中文喜欢重复,因为在我们看来,重复可以起强调作用,但是在英语中,他们不喜欢重复,而是喜欢简洁,比如我们中文是说“我们必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中为了避免重复,就把重复的一个“问题”省略了,变成了“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一个“problems”就代表了两个问题。

有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翻译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对翻译教学也同样适用,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偏误分析步骤

偏序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它的研究超越了母语语言系统和目的语语言系统,直接将目光投向学习者语言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偏误资料收集

偏误分析首先要进行资料收集工作。但该项工作做起来南多颇大。具体而言,偏误资料首先要从自然语言中选取,同时,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收集资料。相对而言,横向资料收集方式效率高,但语料不能客观反映学习者动态的进步过程,纵向语料收集客观可靠,但鉴于时间久,变数大,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诱导的方法收集语料,比如采用面谈、作文等方式收集语料。

(二)鉴别偏误

偏误的鉴别及其重要,但偏误的鉴别难度颇大。首先,要区分偏误和失误,这一点作者已经在上文中做过明确的对比分析。另外,偏误资料的收集会涉及口语和书面语等不同语体,因此,要根据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鉴别方法,制定不同的鉴别标准。Corder提出了一套鉴别偏误的程序,可以再鉴别偏误时作为操作程序使用。

(三)描写偏误

描写偏误是指对可以观察到的偏误现象进行语言表面特征的描写。收集到的偏误五花八门,数量众多,对每一个偏误进行描写,价值不大。因此要对偏误进行分类,重点在于描写和归纳各种偏误的特征。

(四)解释偏误

解释偏误就是要对偏误的来源进行分析。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有的是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原因,有的是认知方面的原因,亦或者是与片方方面的原因。因此,要根据偏误产生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解释,以揭开偏误产生的真实原因。

(五)评估偏误

评估偏误是偏误分析最后的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对偏误进行评估,就要判断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需要特别注意。偏误评估时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关键一步,也是偏误分析服务于教学的关键一步。

四、偏误分析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偏误分析重在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阐释,教师可以通过偏误分析的方法掌握学生的语言系统,以学生语言系统为中介,在此基础上将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练习,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一)教师通过偏误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自身语言系统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并根据学生出现的偏误,进行对比教学,加大知识传授的针对性,提高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英汉句法差异,比如英语呈树状结构,汉语呈竹状结构,加大英汉句子翻译时句子结构转换方面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结构转换的理解,培养语感。将学生翻译过程中的出现的偏误进行整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区分英语树状结构和汉语竹状结构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实效。

(二)偏误分析有益于教师在把握翻译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知识讲解阶段可以进行翻译基本技巧的解释,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偏误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精讲多练,加强针对性练习。通过特定练习,使学生理解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使用条件,加快学生语言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循序渐进地双语驾驭能力。

(三)偏误分析对翻译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意义。翻译教材可以根据偏误分析类型,将语法理论和语义、语用方面的理论相结合,既进行一般知识讲解与演练,又突出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方面的讲解和演练。同时,学习者语言系统是一个渐变的动态过程,根据这一特征,教材应该分层级编写,初级、中级、高级练习的侧重点应该不同,随着等级不同,难度逐渐加强。另外,针对学生偏误重点和类型的不同,如果可以根据偏误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偏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尽量摆脱母语的负迁移,随时参照偏误进行自我监控,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偏误分析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偏误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70年代达到巅峰,70年代后期逐步走向衰落,但90年代初偏误分析开始复苏,复又兴起。偏误分析虽有其局限性,但其注重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的特征为人们深入了解语言习得的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模式。偏误分析不仅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于翻译教学也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将偏误分析引入翻译教学,在翻译教学中合理运用偏误分析,可以剖析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译文的构建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乔丽.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合肥:安徽文学,2009(06):250-251

[3]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4]罗选民.中国翻译的教学:问题与前景[M].北京:中国翻译,2002(04)

[5]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翻译,2008(03)

[6]尹朝,张羽歌.中国翻译教学现状与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J].长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简介:赵鹏(1979-),男,河南济源人,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翻译教学翻译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