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平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提倡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方式宜采用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课堂教学中作者发现,探究学习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流于形式、缺乏思考性、探索结果形同虚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加强探究学习的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提高探究实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困惑 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操作、推理、交流等手段进行学习,引领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受到某些观念的影响,探究过程常常在教师的“唯一正确的”探究方向指导下进行,使得探究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变了样,学生的探究形式比较单一、探究的自主性不强等,甚至走进了误区,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困惑
(一)探索流于形式
案例:圆的面积
1.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两个圆形,并要求他们利用手中的圆形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
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探究活动不等于让学生简单地执行教师的命令。这样的操作充其量是为了得到某个教学结论,使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难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导致探索过程低效或无效。这样的操作过程不过是课改中追求形式之风的一张标签而已,学生只是成为课堂实践改革的道具而失去其作为主体的作用。针对以上的现象及分析,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把握探究方向、引发探究欲望、营造探究氛围、形成研究风气,让广大教师真正走出教学中假探索的误区。
(二)探究缺乏思考性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1.问题引入。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大部分学生说180°)2.你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3.有的学生在测量,有的在剪角,但是结果是左右,即使个别学生有误差,也自己立即纠正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随即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能说出来。但是,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仅是听说而已,到底为什么是180度,学生并不清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时时用结果来论证,虽然体现了操作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算理。这样的操作、探究缺乏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没有任何意义。
(三)探究的结果形同虚设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
1.教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材料袋,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自主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反馈初步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预设:底乘高等于面积,底乘高除以2等于面积。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教师说底乘高是错误的,是两个图形的面积。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这种思想,则对后面学习梯形的面积、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策略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探究学习之前应从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活泼的探究氛围,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认识圆锥。2.让学生观察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倍数关系?3.实验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貌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但为什么突然要比较圆柱、圆锥体积的大小?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很显然,这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被动地进行操作探究。另一位老师增加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课件,让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以等底等高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为轴旋转得到了一个圆柱和圆锥,接着再猜想和验证。这样的设置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体会到做实验的必要性。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最好的探究活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探究材料,更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猜想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什么有关系?在猜测过后,教师说明,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一般是研究它们的“和的关系、差的关系、乘积的关系和相除的倍数关系”。在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明白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规律;而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时有一定的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的环节教师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足,就会削弱探究学习的效果。在探究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真正把探究教学落到实处。
(三)重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下课不等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全部结束。例如学习了升和毫升的认识后,让学生去家里、教室里找找它们。在学习了折扣的知识后,让学生陪着妈妈买一件打折的物品;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在操场上画圆等。探究成果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探究,可以激励学生探究欲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究,使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6.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龙山县茨岩中心小学郭彩凤,2007,9.
[3]许红萍.“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师,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