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东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觉得以“七要”为抓手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课前备课要充分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通常说的备课也就是吃透两头,一头教材,一头学生。我们既要熟悉教材,又要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动机。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和《世说新语》中选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等文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目标要合理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应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内容和课题,它的水平要稍微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以激发学生内部矛盾的发展,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这样不断发展,推动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或要求,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学习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
三、课堂氛围要活泼
“让课堂活起来”,这是已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对广大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兴趣在动机方面的特殊作用,有了兴趣也就有学习动机。
教师讲课要生动,上课语言要幽默诙谐,学生活动要丰富多彩。教师在选材时要有趣味性,也可选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扩展学生知识面。比如我在讲课过程中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穿插一些作者的生平故事,与文章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等。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是丰富的,精彩的,值得认真听讲的好课。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
四、课堂形式要多样
课文材料的呈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我经常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相关的录像、图片、音乐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说的教学中,我会搜索了相关的视频片段,在课堂上加以播放,这样既可以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会。还可以适当的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的斗志。
五、课堂时间要下放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些适当的指导。把课堂时间多下放一些给学生,交给学生支配,会收到意想不到产效果。还可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一些表演活动,来激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六、反馈信息要善用
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一方面是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成绩的好坏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等。我常常利用课堂练习本、上课问答、课后作业、小测、考试和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考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那些进步的同学,即使考的还不理想也要进行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七、课后作业要适度
课后作业要适度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作业量要适度,二是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照顾不同的学生,基础性练习题必须全做,创新型练习题可以做也可不做(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置的)。不同难度所需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日常的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任务一般都应该是中等难度的。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只要我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