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课堂,优化生物教学

2014-04-29 00:44张筱晨
基础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物探究课堂

张筱晨

高中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 高中生物教学应围绕新课程理念进行优化,打造生动活泼且卓有成效的优质课堂。因此,如何创新生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为了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笔者结合生物学科作为实验科学和源于自然科学的特点,认为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富有生活情境的生物课堂。

一、自主性——还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时间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教学关系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单向式关系,这种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抹杀了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和富有创造的想象力。而新课程的理念,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自我平台的建构者,教师则要从传统的讲授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现有的生物知识体系正是众多的生物学家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建立起来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简单地将理论和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大脑里还原实验过程,获得知识。例如,在“基因分离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孟德尔当时的工作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尝试以孟德尔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假说、演绎推理,进而设计测交实验。再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介绍海尔蒙特的柳树称重实验,柳树经过5年的生长从2.27 kg增长为76.86 kg,那么增长的74.59 kg物质来自何处,让学生自己推论出水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有机物是生成物,进而提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和反应条件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获得结论。

近两年来,“翻转课堂”,一种由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其核心思想是将在课前进行知识传授,在课上完成知识内化,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个性化教学。[2] 尽管受限于各种因素,在很多学校广泛地实施“翻转课堂”尚不现实,但这种思路是可以引進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少讲,必须由教师讲授的内容要做到语言精炼准确,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实际操练。

此外,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生物所涉及的概念复杂、知识点零散。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一对生物概念,可以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讨论,找出其中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又如在高一第一节生物课讲解完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及其联系后,向学生展示《 必修一 》的学习内容主要为“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及“新陈代谢”,《 必修二 》的学习内容主要为“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及“遗传、变异”,《 必修三 》的学习内容主要为“应激性”及“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帮助学生从第一课开始把握高中生物的整体轮廓。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构建较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3]

二、探究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与别人交流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学生在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在能力方面,将获得探究的方法,学会清晰地表达与交流,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将体验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 探究活动始于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设置在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情境中,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积极思维。笔者在《动物激素的调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一个跟你们年龄相仿的男孩,觉得自己不够强壮,于是注射雄性激素,这个男孩能如愿以偿么?”整个课堂立刻就活跃起来,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笔者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描述了自己的过程分析和结论,最后进行点评小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当然,系统的探究教学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掌握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实验、模型构建和交流等”。[5] 教师可将生物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寻找值得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者展开调查研究以及分析数据,组织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并进行交流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摈弃传授和指挥的习惯,时刻将自己定位成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三、生活化——自然是生物学科最好的老师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自然和社会是生物学赖以建立的源头活水。生物学科每一节的知识几乎都涉及与人类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入手,利用学生已形成的生活经验和已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为背景,进行教学,找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例如在学习细胞衰老和凋亡时,引导学生描述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在学习细胞的全能性时,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种子的香蕉如何繁衍后代,并介绍克隆羊的诞生过程;在学习酶的有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分析发烧后为什么不爱进食,以及多酶片和加酶洗衣粉的功能;在学习呼吸作用时,引入蔬菜的保鲜、啤酒的酿制、面包的制作、运动后肌肉酸痛等事例;在学习有丝分裂时,引导学生分析医学上对癌症进行放疗、化疗的原理;在学习动物的个体发育时,让学生了解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产生过程;在学习DNA和RNA的结构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艾滋病难以治愈以及设计疫苗,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生物学知识来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上的一些新闻热点,如H7N9是否会在人群中大面积暴发、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治疗癌症的RNA干扰方法等。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实际问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和社会的学习习惯,产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超越,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柳州高级中学,广西 柳州,545006)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朱凤兰,吴红漫.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0(7).

[4]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7(2).

[5]王飞.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08(1).

猜你喜欢
生物探究课堂
生物多样性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