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惨案犯罪的反思

2014-04-29 00:44陈亮波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

陈亮波

摘 要 在社会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犯罪,而犯罪人也不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人进行犯罪行为,而前几年被人们广为人知的校园惨案一直是人們心中沉重的痛。在这类犯罪活动中我们常常在深深的痛恨这些犯罪人的同时也疑惑他们到底为何如此疯狂的向这群无辜的而且与他们没有任何交集的儿童下手,或许我们会疑惑,但是我们如果从犯罪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这类犯罪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问题,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关键词 校园惨案 犯罪个人 社会

2010年4月28日上午,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凶手郑民生伏法,枪声刚落,当天下午3时许,广东雷州教师陈康炳潜入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用水果刀砍伤16名学生和1名教师;次日,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本地一名无业人员徐玉元潜入该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持刀砍伤32人,其中学生29名;再次日,4月30日早上7点40分左右,山东潍坊市坊子区45岁的尚庄村村民王永来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将汽油浇在自己身上并抱住两名学生点燃,学校老师奋力将学生抢出,王永来当场烧死;加上4月12日,广西合浦县西场镇西镇小学两死众伤事件,不到一个半月里,发生了5起群死群伤的校园惨案。

中新社纽约2012年12月14日电(记者 李洋)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Sandy Hook)小学14日遭遇枪击案,目前已造成惨重人员伤亡。根据官方初步统计,枪击事件已造成至少27人丧生,其中18人是儿童,一名作案枪手已被警方击毙。

就在同一天,在中国的河南,一名36岁男子手持菜刀,在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砍伤22名小学生和1名老人。伤者和受伤的砍人者随后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目前暂无生命危险。犯罪嫌疑人闵应军事后被警方控制,初步认定患有精神病。目前,当地已成立案件处置小组,此案原因在进一步调查中。

在这类犯罪活动中我们常常在深深的痛恨这些犯罪人的同时也疑惑他们到底为何如此疯狂的向这群无辜的而且与他们没有任何交集的儿童下手,或许我们会疑惑,但是我们如果从犯罪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会发现.此类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这类犯罪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问题,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

美国的校园惨案更多的呈现出犯罪的一般原因,如青春期冲动,枪支的泛滥,精神疾病等;然而在中国的校园惨案中更多的呈现的是由中国特色的原因,比如社会的不公,贫富的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人们进行自我疏导功能和心理安抚机构的缺失,信仰的缺失,导致大量压抑在个体身上的挫败感转化为仇恨感和心理失衡,从而来报复社会。

一、从犯罪个人的角度来看

1、从人格因素来看,犯罪人都存在一些人格障碍.而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包括偏执型,无情型,分裂型,情感型,爆发型,强迫型,冲动型等人格障碍.不管是中国的郑民生,徐玉元,王永来还是美国康州枪击案的亚当·兰扎,他们都存在着偏执型,无情型,情感型的人格障碍.

2、从心理因素来看,犯罪人都在心理上受到过一定的创伤,从而导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郑民生符合心结类犯罪的心理特征,就是情感创伤,没有依恋,没有牵挂,没有一个爱他的和他爱的人,这就很可怕。”犯罪心理学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郑民生不是精神病人,但又让人感觉很疯,与他的心结和情绪创伤有关. 犯罪心理学专家、湖北警官学校心理教研室主任徐俊文副教授针对美国康州校园枪击案指出,不管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目前社会上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社会管理中存在不少缺陷。俊文说,“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或者经历系列性挫折的人,在某些刺激之下,会把内心的压抑与矛盾转化为攻击性行为。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自杀,自卑的人通常会指向自己;一是杀人,自负自大的人通常会把攻击性对象指向社会和其他人。”美国枪击案件反映了家庭结构的缺陷与家庭教育的不足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出心理健康问题不管对西方还是中国来说都是一个让我们深深担忧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我国4万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至少32%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8%的人有轻度心理问题,3.9%的人有中度心理问题,0.1%的人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王极盛指出,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即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各个方面都不够重视,出现了这么多心理问题案例,也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 徐俊文认为,心理问题其实是可以预警的,从美国枪击案的教训来看,必须关注存在某些结构或其他类缺陷的家庭,进行人格障碍的筛查,从家庭、学校到社会,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管理、引导、关怀与救助.正是我们社会对人们心理问题的忽视,而又缺少自我疏导功能和心理安抚机构,以及信仰的缺失,是这类犯罪以及其他犯罪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犯罪人的能力来看,我个人认为,一般的犯罪人都缺少某种能力,如缺少一些事先思考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在康州枪击案中,其凶手亚当.兰扎的父母,同学都说其实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曾经是学校的荣誉学生,但是其性格孤僻,同学都难以和他进行交往,而他自己也缺少和人交往的能力,他的哥哥称他有阿斯伯格综合症. 这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虽然这与其的暴行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都不可能忽略这个因素,一个没有朋友,孤僻的人是非常有可能走向极端的.但他毕竟是一个20岁的男孩,但是中国的这些人却是一些成熟的大人,但是他们却也缺少一些能力,比如自我调节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现有资料看,郑民生的“个人原因”,主要有三:失业、失恋、受到身边人的闲言碎语刺激,也可以说是经济、情感两方面的挫折。平心而论,这些原因并没什么特别的,现实生活中,在经济、情感两方面受挫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近两年来,就业难、高房价、分配不公、公权滥用、贫富差距拉大等因素,进一步恶化了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环境,增大了社会的整体精神压力,也增强了“仇官”、“仇富”等戾气。“心烦”、“牢骚盛”、“火气大”的人增多,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为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正常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正常的化解心中的怨恨,没有去犯罪,而像他们这些极个别的人却走这样的极端实施如此反社会的暴行,我相信,他们身上一定缺少一些正常人应该有的能力。

4、从家庭事业感情来看,这些人都经历过家庭的变故,或感情的挫折,或事业的打击.正因为这些因素而让他们对这个社会进行仇视,而他们又无力去反抗强者,只能对儿童这些弱者来发泄對社会的不满或自己内心的郁闷.郑民生,经历失业,失恋,守到身边人的闲言碎语的刺激,这些因素让他的内心变的不再正常,又没有发泄的正当渠道,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再受到社会上的负面消息的影响,例如社会的不公,贫富的差距.这些的刺激让他开始想要报复社会.而徐玉元跟他的经历也是非常的相似,也是曾因干扰妻姐的正常生活、赌博,先后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又因冒用他人银行卡等被单位除名,后从事商品直销亏本,为发泄个人生活、工作中的不满情绪,遂产生行凶杀人的恶念.而美国的亚当·兰扎, 其年幼时曾经在桑迪·胡克小学上学。《华盛顿邮报》称,兰扎的父母10年前开始分居,2009年彻底完成离婚手续。兰扎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兰扎与哥哥瑞安跟随母亲长大。而兰扎的父母对其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他的母亲,我猜想这或许是其杀害其母亲并枪杀儿童的潜在的心理原因之一.

5、从精神疾病因素来看,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照顾体制的不完善也是整个世界上精神病患者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河南砍伤儿童的行凶者和亚当.兰扎都被推断有精神疾病,是精神病患者.我们对精神病患者的忽视,而其又不具备正常人的能力,在其发病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控制,也不能对潜在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一些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有一个有效的控制,才会导致其犯病时会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

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1、从社会大环境来看, 近两年来,就业难、高房价、分配不公、公权滥用、贫富差距拉大等因素,进一步恶化了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环境,增大了社会的整体精神压力,“不值当”的琐碎事引发暴力流血冲突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虽然这些都被视为社会转型期的正常现象,但容易被忽略的是,这些“正常现象”的不断发生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消极能量的积累过程;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宣泄、消解,就可能引发恶性爆裂的严重后果。恰恰是“并不特别”的郑民生做出特别举动的事件,向全社会发出了特别的警示:大量存在的、很普通的个人原因,都可能使人丧失理智、残忍地进行大范围的社会报复,伤害众多无辜的生命!换个说法,用不着很特殊的理由,众多经济、情感的失意者都可能是“潜伏”的郑民生,都可能因为“不够幸福、缺少尊严”而在某个很一般的日子、很一般的场合,做出令人惊愕、伤痛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校园惨案更多呈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原因,转型期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的不健全、民间社会自我疏导功能和心理安抚机构(包括宗教场所)的缺失,导致大量集聚在个体身上的挫败感转化为仇恨感和心理失衡,在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下报复社会,拉人垫背.反对一味地将最近频发的校园惨案作案动机归结为社会大环境. “郑民生确实存在诸如失恋和无房等问题,但失恋与无房并不是犯罪的理由,而且很多穷人虽然身居陋室,但家庭生活仍很温馨,亲人之间仍然相亲。”李玫瑾说,“从目前来看,我们大致判断一定是其家庭支持系统出了问题。如果家庭亲人之间相互扶持、帮助,关系很融洽,就不会出现如此疯狂的行为。”

“在分析具体的心理历程中,发现问题后还要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李玫瑾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某些国家,如果发现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启动“家庭干预机制”,不只是为了帮助一个孩子,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

2、从校园安保机制来看,为何他们要把犯罪的矛头针对这些年幼的儿童,而不是其他的群体,这除了犯罪人本身的能力有限,只能针对这些弱势群体外,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校园安保机制. “在中国最近的校园惨案中,罪犯可能并非故意针对儿童,选择校园只不过是因为校园是封闭、缺乏保护和人群聚集之地。”美国东北大学冲突与暴力研究中心主任Jack Levin说。凶手更多的是在自身陷入生活和精神困境情形下,出于对社会不满而滥杀无辜,而且是针对比自己弱小得多的易引起人怜悯之心的低龄儿童下手,斥其为丧心病狂和懦夫并无不当。针对连续发生的校园惨案,公安部已下达了紧急通知,要求部署加强学校、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作为安全和秩序等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此前发生的系列惨案,政府的失职在哪里?校园为什么不能驻警?泰兴幼儿园惨案中,警察本来4分钟就可赶到现场,为何用了20分钟?

如同财富经济领域的严重贫富不均一样,中国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也存在严重分配不均。以警力资源来说,一方面是警力绝对数量不足,世界各国警察与人口数量的平均比例是35名/万人,而中国的这个数字是12名/万人;另一方面,治安资源的社会分配严重不均,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和平民阶层的警力却严重不足。从公安内部来看,基层民警超负荷的工作造成有警无力。基本上所有的公安工作都需要基层所队去落实,往往是一个“战役”尚未结束,另几个“战役”已经开始。因此,基层的有限警力被迫面对什么工作都要抓、什么任务都要完成的局面,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同时肩负多项任务,不得不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昼夜作战,疲于应付,最终造成有警无力。

我们不能不说,不成熟的校园安保机制确实应该对这些校园惨案负责,而如此发达的美国也在这个方面也不能做到很好的防范,这也给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提出了很大的难题,我们仍需要继续的研究并不断完善校园安保机制。

3、社会媒体的反思,南平案发生后,连续有多起类似案件重演,“示范效应”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有论者认为,社会底层情绪郁积已久,媒体的过度渲染容易对他们形成示范效应,导致更多无辜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犯罪模仿肯定会发生,”杰弗里?伊恩?罗斯说,他是美国巴尔蒂摩大学的犯罪学学者。“起作用的就是暗示的力量。面临同样挫折的人,会有相同的心结——当他们听说外地有某种解决之道时,他们会受到鼓舞。” 与其说媒体对犯罪的关注引发了效仿者,不如说这种关注更像一个指南,它指导潜在的罪犯选择特定的犯罪方式。新闻报道既非鼓动犯罪的必要条件,也非鼓动犯罪的充分条件,否则的话,犯罪就不会发生了。在这几起校园惨案中,罪犯如果不杀害学生的话,他们似乎也会干点别的。媒体人张平反对禁止报道。他认为,媒体报道的确可能对潜在的杀人者有示范作用,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冤屈”或者其他情绪可以通过滥杀无辜进行发泄。不过以此理由阻止媒体报道的人,只看到了媒体报道的这个作用。媒体报道的社会效应是多样共存的,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然后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在反对屏蔽这类报道的同时,张平也同意不能对犯罪细节过度渲染。这点同李玫瑾是一致的。“刑事案件的报道是把双刃剑,它摆脱不掉消极的负面效果。”李玫瑾认为犯罪目的、作案手法都是“可学”的,因此,这种案件的报道不应细化,否则,不但客观上帮他扩大了影响,还会在社会上造成恐慌。新闻报道必须避免任何抬高罪犯形象的内容。另一位美国法律学者雷?苏蒂说,“当你在发布照片和罪犯的遗言,还有当你想描写社会裂痕和所受的伤害之际,你不能鼓励犯罪,你不能展示犯罪技巧。”以此主张对此类案件不要报道。

李玫瑾等专家学者将郑案主要归结为个人因素,并从个体角度寻找应对之道不同,公众与社会舆论更多聚焦于郑民生们产生的社会因素。一家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64%的网友认为此案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贫富分化,19%的网民认为是郑民生性格原因。而我个人认为,虽然社会确实对他们犯罪有不可推却的责任,但我们也应该想到,这个社会是客观原因,而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说,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为何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会像他那样去犯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这也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不能任何事情都要把主要责任归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远煌著.犯罪学原理第二版[M].

[2]美国康州校园枪击案.

[3]河南学生被砍案.

[4]广东雷城第一小学砍杀案、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砍杀案.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
多元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公共政策角度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
据《乐记》考辨艺术的源流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浅论班主任德育的时机把握
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