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冰山
【摘要】 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但是,审视和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意义的问题创设并不少见. 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景、创设目的明确的问题情景、实现问题情景的生活化三个方面对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情景;趣味;目的;生活化
现如今,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众所周知,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但是,审视和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意义的问题创设并不少见. 如,有些教师所提问题过于浮浅,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说出答案;有些问题脱离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基础实际,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遭到扼杀. 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才能避免这些弊病,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当中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问题情景的创设.
一、结合学生心理,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对学习内容兴趣浓厚,就会有强大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进行探究与探索. 而趣味十足的问题情景对人的吸引力往往是不可抗拒的,特别是对好奇心极强的初中生. 因此,我们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时,应该考虑能否使情景更有趣一些.
案例一:确定与不确定
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讲述如下的故事:古代有一个阴险多疑的国王,一位正直的大臣因为言语冒犯了他,于是国王想判这个大臣死罪. 但是这个国家有一条特别的法律,就是死囚临刑前通过“生死签”来决定是否执行死刑,一旦死囚抽到了“生签”非但不死,还要当众赦免. 国王在与心腹密谋之后,暗中将“生死签”全部写上了“死”. 在断头台前,那个大臣抽出签纸后直接塞进嘴里并迅速吞下,然后叹息说:“听天由命吧,是生是死只要看剩下的那个签上写的是什么就行了.”由于剩下的签上写着“死”字,国王只能当众释放大臣. 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临刑前大臣抽到的一定是“死签”吗?你确定吗?如果国王不把两个签都写上“死”,大臣能确定抽到“生签”吗?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当中,通过故事营造出的问题情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对于确定和不确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不自觉地走进了数学的王国.
二、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创设目的明确的问题情景
在一节课当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呈现的问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泛泛地、没有目的地提问题、设情景,而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创设.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对整堂课当中的问题加以剪裁,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代表性强的典型问题,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核心,使不同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游离了教学的核心内容.
案例二:负数的引入
教师:周末刚刚过去,同学们都做了什么事情呢?学生1:写作业. 学生2:我去公园了. ……
教师:有人去超市了吗?(学生兴奋起来,踊跃发言)
教师:真巧,我也去超市买东西了,看!(播放在超市购物的视频,大概20分钟,其中还有部分商品重量的特写镜头)
教师:你们从视频之中发现什么了吗?学生3:老师,您去的是?菖?菖路的?菖?菖超市. 学生4:老师,您买了洗衣粉、奶粉,还有色拉油. 学生5:所有商品上都标出了重量.
教师:你们观察得真够细致的,太棒了!我们仔细看看商品包装上有哪些内容?(将某商品包装上的重量标识截图放大)学生集体回答:250±5 g.
教师:这里的±5 g有什么含义?跟我们小学数学里所学的一样吗?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将会解决这两个问题.
分析案例二,我们会发现,该教师的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实际上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对负数有所接触,只需要点出生活事例就能顺利进入教学. 如果我们需要从现实生活当中来寻找问题情景,也没有必要全盘复制整个过程,只要對事件筛选加工,抓住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即可,切不可毫无重点的长篇大论.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现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发现,问题情景越是逼真,学生的思考欲望越是强烈,对于数学与生活和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得越深刻. 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在以生产生活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时,须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案例三:“位置的确定”教学导入
教师:我们的国家日益昌盛,我们的军队日渐雄壮.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的一个片段.(师生共同观看录像,而后学生谈感想)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参加阅兵仪式的方阵不仅横竖成线,即使斜着也是成直线的,每个士兵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请问:同学们在确定物体位置时有什么好的经验吗?用几个数据才能精准地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呢?请看今天的学习内容——位置的确定.
案例三当中所用的阅兵方阵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情景贴切自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当然,如果能结合学校体操比赛的视频来导入,可能学生的热情更高一些. 但我们在创设情景时,务必强调“每个士兵”和“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以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