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霞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数学课堂要巧妙设计,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着眼长远,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巧妙设计问题,正确指引思考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例题时,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明和小芳每人都走了4分钟才相遇这个条件,第一次试上时,我问学生:4分是谁用的时间?结果有学生说是他们两人共同用的时间或是他们两人一共用的时间. 第二次上课时,我把这个问题改问成:谁走了4分?结果学生都会说小明走了4分,小芳也走了4分,他们都走了4分. 这样就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有效地避免了歧义. 为了让学生理解他们是同时出发的,是相对而行的,我在第一次试上时,问学生:他们是怎样走的?结果学生都说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就是不说他们是同时出发的,是相对而行的. 第二次上课时,我把这个问题改成:他们出发的时间是怎样的?行走的方向又是怎样的?结果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我想要学生理解的题意. 在比较例题两种解法的联系时,本意要引导学生结合乘法分配律解释这两种解法的内在联系. 第一次试上我问学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回答:他们都走了4分钟,他们相距的路程都一样. 就是想不到用乘法分配律去解释. 第二次上课时,我指着黑板上的两道综合算式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很快就有学生想到用乘法分配律去解释这两种解法的联系.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巧妙设计问题,充分利用体态语言,指引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思考问题时跑题、偏题,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二、学生先学为主,教师适时顺导
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而是让学生先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先学”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上课之前学,二是在教之前学. 在上课之前对新知识先进行认真的自学和探究,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由于学生的自学活动提前到课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自己感到困难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积极、更主动. 教之前学,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用一两分钟出示教学目标和问题导学,然后让学生用10~15分钟自主学习. 教师接下来的讲解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灵活进行. 这似乎暗含了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 学生听讲由以往的“教师要我听”变成“我自己要听”,听讲指导思想發生了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听讲效果质的飞跃. 教与学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
学生先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 虽然获取的知识也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但毕竟让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感知经验.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学习菜单,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尝试解答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根据预设和生成,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进行点拨性的引导,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使知识得到明晰、强化、升华,学习力得到发展.
通过这样不断地实践,我深深领悟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既要“到位”,又不应“越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引导不到位,笼统地让学生去发现,虽然舍得放手,也给了学生自主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但学生的学习是茫然的、低效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索,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同样,如果教师指导越位,就会剥夺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的操作工,教师意志的代言人,同样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只有教师的引导适时、适度,较好地处理好“放”与“扶”,才能创建扎实、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学生充分实练,教师适当精教
课堂训练要扎实有效,做到时间足(不少于20分钟)、形式多、内容精、层次清,人人参与,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当堂实施,当堂反馈,当堂矫正.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少讲、精讲. 教师只是在学生的疑难处、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做必要的讲解,每堂课教师教的时间一般不得多于15分钟,这样才能使教师由演员升格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听众升格为“演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时,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 在学生探究后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就有必要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分数与整数相乘,也就相当于把几个同分母分数相加,所以分母不变,而分子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总之,我觉得课堂上巧妙地设计问题,才能正确地指引学生思考,注重了以学生先学为主,教师适时顺导,让学生充分实练,教师再适当精教,就能让课堂生活充满魅力,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无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