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首江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组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师生互动作用等几方面,对怎样提高中专女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了粗浅的探索。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 中专学校 女生 体育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调查结果表明,中专学生中有65%的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她们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没有兴趣,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中还有18%的女生害怕上体育课。这些问题从隐性方面反映了我们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没有加强对女生体育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没有自我健身管理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组织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师生互动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中专女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女生对体育健身功能的了解参差不齐,调查显示:在女学生中只有92%的人知道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具体的作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4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38%的人;了解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中专学校体育的一个失误,受传统苏联体育的影响偏重于竞技方面和对人体生物潜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1充分了解女学生喜欢增添的体育项目
有调查分析表明,有76%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课课程设置不满意,他们认为从小学开始就学习田径、铅球、篮球等,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能够适应职业所需的运动项目:健美操、国际交际舞,网球保龄球、台球、桥牌等采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其中国际交际舞很受女学生的青睐,有96%的学生希望添设国际交际舞。据文献资料分析:一切文化娱乐项目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培养高雅情趣,愉悦身心,给人的创新活动提供精神活力。2教学内容的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今年,笔者在中专一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篮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跑、跳、投等技巧和力量方面的教学,同时穿插相应的游戏和竞赛,有效地促进了篮球的学习。有学生说:“它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篮球的基本技巧,锻炼了身体,强了体质。”
3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精心设计,创造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练习篮球步伐时。两人一组进行一个防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篮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4适当地运用考试巧妙地运用考试
适当地运用考试巧妙地运用考试,能使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篮球运球时,很多女生怕动,没跑几次就不想动了。这时巧妙地安排篮球运球测验或一分钟运球上篮,有助于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主动加以练习,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5.1多用激励的语言
中专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畏难、怕别人嘲笑,因此,要及时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5.3在教学和练习中做好师生互动
作为一名男教师,要充分了解女同学生理、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女生更多地加入体育锻炼。
6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1)分组练习。在分组练习中,同学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针对女生含蓄、怕羞的特点,在教学中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运用学生示范,既起到了激励作用,又进一步地明确了技术要领。一方面学生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女生说,“我非常喜欢看篮球比赛,过去只知道哪边得球,哪边胜哪边负,而解说员讲的快攻、交叉防守等则似懂非懂。现在,通过体育课上对篮球知识的信息,我们知道了篮球比赛的规则,也了解了什么是前交叉、背交叉、后交叉。”体育理论知识的提高既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发展了技巧,增强了体质。
总之,我们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激发体育兴趣,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尤其在中职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如何培养中职学校女生对体育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她们成为“德、智、体”都能发展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 杨旭东.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1996(3).
[3] 毛振明.论体育教师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学校体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