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云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升高师音乐教育就业的探索

2014-04-29 07:56陈郁
北方音乐 2014年16期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开发

【摘要】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云南省高师院校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音乐教育,对于云南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生源选拔、课程开设、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四个环节阐述云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云南地区;高师;音乐教育;开发;利用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乐教育系统就是高师音乐改革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师音乐课程相结合,对于保护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文化非常丰富。保护民族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传承成为了云南省的当务之急。虽然将云南省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师音乐教育相结合对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师音乐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证高师音乐教育的就业成为了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生源选拔方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国内有部分大学已经开设了音乐类的非物质遗产专业,目的是为了解决过去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继承难的问题。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省,云南省高师开设音乐类非物质遗产专业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开设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院校所在地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在少数民族较少的地区,开设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生源难以保证,另外也缺乏办学的文化支持。而云南省在生源和文化两个方面都可以符合办学的条件。另外,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回到本土去就业。随着我国政府、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逐渐增加,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在云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通过回到本土的学校进行就业对于保护本民族的音乐类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云南省的高师院校开设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需要通过艺术考试才能被录取。传统的艺术考试内容主要是器乐、乐理等内容,内容西方倾向性比较大。除了专业设置外,云南地区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还可以从招生环节入手,鼓励报考的学生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选用本民族的音乐来参加考试。

二、课程设置方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我国许多高师院校在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比如上文提到的,一部分高校开始设置音乐类非物质遗产专业。对于这些开设音乐类非物质遗传专业的院校而言,除了生源问题,需要面临的还有课程设置的问题。这些高师院校多位于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可以将本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音乐资源与本校的教学资源相结合来开设课程。一些院校就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开设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比如广西师大的音乐学院就根据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开设了壮族音乐史等壮族音乐课程,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能让学生对壮族的文化有所了解。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音乐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大理地区的白族音乐、丽江地区的纳西族音乐等。因此,云南的高师院校可以通过提取民族音乐的元素再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音乐课程体系。

三、教材选择方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国内的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教材涉及少数民族音乐的比较少。如果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不采用专门的教材,而是选择泛泛而谈的教材,不利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习的深度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建议高师院校采用以本土民族音乐作品为主的教材,或者院校的专家学者根据实地调研编写符合学生课程学习的教材。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到本民族的音乐和文化会容易产生亲切感,对于音乐学习会具有更加丰富的感情,学习的效果更加好。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音乐的数量非常大。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在编写教材时要进行实地调研,精心筛选符合教学目标的音乐作为教材的内容。在教材编写上,除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内容,还要注意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既不丧失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注意领悟本民族文化的精神,也要学会与现代文化进行结合,实现文化创新,这样才能避免民族文化被时代所淘汰,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方式方面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要进行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改革,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式。而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师音乐教育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师音乐教育相结合后,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育的转型,提高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教学的地点不再限制于课室、琴房,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来到民族音乐生长的地方,让学生亲身体会音乐的环境。通过走出课堂,与民间艺人接触等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心得,改变过去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其次,可以将传统的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让民间艺人给学生传授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并通过艺人的表演,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直接的感受。

五、结语

综上,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云南地区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师音乐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随着国家、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才需求缺口非常大。云南地区的高师音乐教育加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所属学科:音乐学,学科代码:7601510,项目编号:2013Y010,项目名称:云南省高师音乐类民族特色培养策略与出路的探索,项目单位:曲靖师范学院,负责人:陈郁。

参考文献

[1]吴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教课堂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9(2).

[2]申波.云南高师音乐教育的文化人类学整合向度——以“乐”文化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思考[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3).

[3]任秀梅.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高校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13,(22).

猜你喜欢
高师音乐教育开发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