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璐佳 李慎鸿 姚玉玲
[摘 要] 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效能建设是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不断抓好效能建设,以优良、高效的行政效能来体现 “软实力”和竞争力,为打造快速平稳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作风效能;经济环境;作风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65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106- 02
1 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性
1.1 加强效能建设,是激活经济潜力与发挥整体优势的迫切要求
一个城市如果单凭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却没有人的优势,那其他的优势都是空话。机关干部在经济社会的管理中肩负着跨越发展的艰巨使命,只有通过机关作风整顿,增强机关干部的主人翁意识与危机感,把注意力集中到为经济谋发展、为群众干实事上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自身优势与经济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 加强效能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它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人才的素质、机制创新与良好的投资环境等诸多因素。当前,各地方之间的竞争,最主要的是人才与环境,经济发展对经济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事实证明,经济环境的好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关系,要在千军万马、你追我赶的竞争大潮中抢占先机,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1.3 加强效能建设,是防治腐败、建立清正廉洁政府的客观要求
政府低效率不仅是作风问题,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处事不公、不廉、不作为和谋私利。开展作风建设,将政府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绿色通道”“集中收费”等方式,缩短审批流程,节省企业办事成本,提高审批效率。
2 当前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效能建设形势是严峻的,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机关和干部身上,必须着力加紧解决,要紧紧抓住投资者和创业者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和基层深恶痛绝的要害问题,以坚强的决心、铁的纪律予以有效整治。
2.1 思想认识比较狭隘,工作热情不高
个别人认为效能建设只是党委和纪委负责的事情,在工作中带负面情绪,为群众服务意识淡薄,“慵、懒、散”现象比较突出,出现谋人不谋事甚至阳奉阴违、言行不一的不良品行,使机关变得不效能,还有人认为当前腐败现象积重难返,靠效能建设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造成在工作上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的庸碌作风。
2.2 职能部门责任模糊,工作协调不力
由于政府职能还未转变到位,一些部门行政缺位、错位、越位现象较为突出;相关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责任范围不具体,导致交叉管理、多头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某些行政审批环节较多,群众、企业办事困难;部门、岗位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存在整体协调不力、支持不力、合作不力的现象,特别是在辖区出现问题需解决时,有些工作人员互相推诿,依赖领导,以为有领导牵头、有他人负责,造成工作出现差错与己无关。
2.3 机关作风措施乏力,工作方法不实
近几年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效能建设工作体系,成立了一系列的组织机构,制定了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有个别单位对效能建设的认识缺乏深度,落实缺乏制度,执行缺乏力度,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机关作风浮于形式,应付走过场,或仅凭印象或经验,“依葫芦画瓢”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削弱了效能建设的制约力度。
2.4 绩效考评尚欠科学,工作机制不健全
有些单位效能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激励考核制度不规范,考核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制度执行缺乏内在驱动力,制度的落实流于形式;绩效考核内容千篇一律,各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多干的比不过少干的,导致人浮于事现象普遍存在。
3 加强效能建设的几点建议
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必须以系统的思维谋划、创新的方法推进,突出效能建设,抓住重点环节,务求取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新的成效。
3.1 强化3种意识,稳固思想基础
3.1.1 强化教育意识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一根本,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旨观、政绩观、发展观;坚持把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不断开阔广大干部眼界,拓宽知识层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保持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状态,解决“知识贫乏”和“本领恐慌”问题,以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
3.1.2 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是义务与使命,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强化责任意识,归根到底是落实责任。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常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要爱岗敬业,履行其职尽其责;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要竭尽全力做深、做细、做透;在工作中要勇于干事,敢于担当,不能不谋其政、逃避责任;要责权统一,尽职尽责,不能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对待自己的职责,要一日三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3.1.3 强化效率意识
要切实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着力培养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着力解决在执行上“顶”、在办事上“拖”、在执法上“滥”、办公手段陈旧等低效率问题,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琐碎的工作抽空办、份内的工作自觉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全力打造高效政府。
3.2 增强3种能力,强化服务本领
3.2.1 增强执行能力
执政之道,关键在于落实。执行能力体现为一种深谋远虑、明察秋毫的洞察力,一种坚定不移、捍卫信念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做事风格。在实际工作中,机关干部就是要注重提高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注重提高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注重提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
3.2.2 增强领导能力
领导作为一个组织的代表,是众多同志的信赖依靠,身为一个领导,不仅要进一步明确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具体责任,更要注重各部门工作责任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要不断增强整体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提高经办领导的工作实施能力。
3.2.3 增强监督能力
整合监督资源,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专门监督与干部之间相互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发布、考评追究等保证权力阳光运行的配套制度,扎实开展行风、政风、民主评议工作,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形象;健全效能投诉网络,完善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开辟网上监督渠道,发展“网上监察”,逐步实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有诉必查、查明必处,形成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强大合力。
3.3 创新三大机制,构建长效保障
3.3.1 创新干部管理机制
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创新充满活力的干部配置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成就干部的发展空间,创造人尽其能的工作环境,留住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借鉴企业管理方式,引入竞争机制,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畅通信息流通渠道,推进干部理性化管理,解决层次重叠、中梗阻、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推进机关高效运转。
3.3.2 创新绩效考评机制
要按照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干部绩效考评体系,严格绩效考评,准确评定干部考评级次,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
3.3.3 创新责任追究机制
推行行政问责制,目的是强化行政责任制,促使行政领导恪尽职守、严格依法行政,尽量减少和避免行政过错,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问责制度,做到准确、公平的问责,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权力执掌者有职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成为一种常态。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结合起来,抓住问责事项根本,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缩小问责面,扩大教育面;进一步理顺职责权限分工,规范行政问责的规则和程序,推进问责主体多元化,扩大和规范问责的领域内容,疏通问责通道;要创新行政惩戒手段,加强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密切配合,使“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有机结合,形成行政问责强大合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建南,马亮,杨宇谦.比较视角下的效能建设:绩效改进、创新与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1(3).
[2]吕小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的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