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越发引起公众重视,农村地区相对机制建立的完善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以及社会保障的实施情况。基于此,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进而对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发展沿革 现状分析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以法律形式确立的用于保障参保人老年基本生活需要的缴款基金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伴随着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一化,在不断改进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问题以及基金保值的问题都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一、农保制度发展过程简述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起始较晚,历经三个重要变革阶段。
第一阶段,1986年伴随着“七五”计划的执行,各地先后进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初期;1991年,根据《关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交付民政部,以县为单位开展活动;截至1998年底,全国共计2100多个县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高达80.25百万人,积累基金达166.2亿元。
进入第二阶段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急剧转变的短暂四年,自1998年起原有农保制度陷入僵局,由于我国机构改制将社保工作转移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有农保尚未形成完整统一格局,又加之管理存在滞后等问题,在亚太经济危机的挑战下,中国农保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一度陷入困境,参保人数也由2001年的59.95百万人锐减到54.62百万人。
自2002年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第三阶段,中共中央认识到养老保险问题的重要性,重新将试点工作提上日程,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泛的新农保试点,2009年至今我国进入新农保时期。
二、函数模型分析现状
由此,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是较为乐观的,基金积累伴随参保人数的增长而呈现指数型上升趋势,说明在当期的养老保险收入远大于支出,并且随时间推移收入的增长远高于支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劳动力不足,养老问题将日趋严重,为了减轻养老压力投资养老保险显然是最可行的途径;其次,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除必要支出外剩余财产增加,出于预防动机人们更多有长远考虑,而选择养老保险正是出于此。从时间流量角度看,在这段时间里所谓的资金缺口问题并不存在,当前的养老保险金收入大于养老保险金支出,能够满足养老需求。至于所谓的资金缺口问题是按照现收现付制度的未来所需资金折现,而现实生活中资金存量问题表示的是根据未来需求换算的今天的资金需求,因为未来的需求本来就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很难去预计的,因而流量概念的收大于支、留有结余的意义更大。
同理,2009年后,我国实行了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2010年末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2011年32643万人,1199亿元;2012年48370万人,23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农保发展现状稳健,当前状况可观。
三、我国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农保未在全国形成统一气候,且覆盖面狭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也在激增。众多务工人员选择在工作地入保,但是由于全国内为同一口径,存在无法实现养老保险随人员变动而变更的问题。而且全国未实现全面覆盖,仅就试点地区推行农保制度,不利于管理和实行。
(二)农保尚未形成完善法律体系,缺乏保障性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较晚,具有新生事物的脆弱性,而法律体系保护是保障新农保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当前尚未出台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这也使得新农保在运作过程中在处理问题时无章可循的局面,将新农保上升到法律层面显得格外重要而急迫,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新农保合理化发展。
(三)农保宣传力度不足,人民存在误解
由于基层领导对新农保存在着理解不足,宣传不到位的情况,绝大多数人民对新农保带来的预期收入并不明确,部分人民甚至存在着误解,进而对新农保产生抵触心理。新农保的推行离不了地方政府的宣传,而宣传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当前新农保的参与情况,因此必须加大对基层新农保制度的宣传力度,使人民真正的了解农保制度、并进一步参与其中。
(四)农保存在资金不足风险,引发民众疑虑
四、合理建议
(一)加快新农保改革,全国统一标准
推行新农保改制,制定覆盖全国的合理统一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允许跨省区交付款项。这样做同时降低了执行成本,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们的利益。
(二)建立健全新农保法律保障体系
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确保新农保的顺利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重视法律与相关现行农保制度的对接,在符合体制的基础上完善法律体系的内容。
(三)加大新农保的相关宣传,增强人民对政策的理解
政府应调拨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宣传费用,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时反映问题和监督资金用途,以此提升人民对新农保的正确认识,并实现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
(四)明确收益公式,实现有理有据
对于新农保所带来的预期收益进行确定,确保最低收益限额和完整的收益情况计算公式,使民众可以自主计算收益情况,有助于人民的比较和选择,消除民众的疑虑。
参考文献
[1]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刘晓梅.《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梁春贤,苏永琴.《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问题》,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