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

2014-04-29 12:47:13李晶
艺术评鉴 2014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将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谈谈在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方面所做的一些建构与设计工作,以期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平台

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音响审美经验和西方音乐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知识综合与运用以及阅读与写作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因而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构建与之相辅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已成为当今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理念

针对本科阶段的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课程应紧紧围绕“音乐作品”为中心,突出学生对音乐名作的感受、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了解西方音乐风格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人文社会动因,提升本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①课程自身包含了庞大的信息量,不仅容纳了大量的欣赏内容,同时又要融入史论、分析、人文精神以及其它艺术风格等拓展性内容。因此在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理念上,我们立足于“视听共享”、“ 教学拓展”、“合作实践”三个方面。

首先,利用可视化技术支持理论教学的实践,实现课程音响资源库的集成共享,进行教学音响、延伸聆听、乐谱图片、网络资源、课程录像等内容的网络展示。课程资源库中不仅要容纳了各个时期经典作品的音响和影音资料,还要包含重要作品的谱例以及经典作品不同版本的演绎,以便于学生结合谱例赏析经典作品,并根据喜好选择延伸性的听赏内容。

其次,由于西方音乐跨越了西方各個历史时期,参与了整个西方文化的进程,音乐作品时常与诗歌、文学、绘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西方音乐史课程不应仅局限在讲述作曲家生平、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更应与同时期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引领学生从音乐的视角对西方文化艺术进行全面了解。这也正是拓展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展示丰富的文献资料、诗歌绘画作品、著名建筑图片以及讲座视频等信息,全方位地拓宽课程审美认知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园地”模块中,除了提供任课教师的授课录像和专题讲座外,展示与课程相关的优秀授课资源,如美国耶鲁大学Craig Wright教授主讲的课程《聆听音乐》、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主讲的课程《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西方哲学史》以及学术讲座《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等,用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在“名家名作”模块中展示各个艺术时期的经典绘画与建筑作品。比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与同时期的绘画效果有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展示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圣乔治杀龙》等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画作所体现的富丽的色彩感、奔放的运动感和夸张的戏剧性正好与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协奏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风格相吻合。

而如何将理论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提供给学生更多主动学习实践的空间,也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过程中值得考虑的因素。例如在网络平台中专门设置了“实践教学” 模块,其中下设了“论文写作”、“走上讲台”教学实践、“走上舞台”表演实践等内容,针对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的不同专业学生提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方案及实践方式。

二、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流程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网络教学应明确服务对象,预设学习目标,通过网络进行自学辅导、答疑交流、实践互动等环节,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并起到一定的教学评估监督作用。构建的流程主要可分为建立课程网站和教学团队、创建完善教学资源库、构建符合教学目标和理念的网络教学功能模块三大步骤。

(一)建立课程网站和教学团队。网站和教学团队的搭建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重心,需要具备合理的师资队伍、明确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优质的教材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其中师资队伍应考虑团队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师资配置,能够有效地发挥团队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将研究成果有机地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值得提到的是,教材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重心。教材应包括授课教材,参考教材以及自编教材等,任课教师对于授课教材的选择应考虑到培养目标、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基本素养,对参考教材的选择应以拓展学生史学视野为前提,例如可选择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简明牛津音乐史》、唐纳德·杰·柯劳特著《西方音乐史》等。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自编教材,譬如针对授课中作品谱例欠缺情况,教师根据听赏内容编写相关谱例配套教材,例如《西方音乐名作主题汇编》教材。

(二)创建完善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库是网络教学的基础,必须具备大量的教学素材、课件、课程录像、音响视频、参考资料等内容,而且能做到及时更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具备开放的视野,收集归纳大量高质量的、有逻辑关联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师利用编辑软件和专用制作工具,对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后分类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时也可直接调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例如教学资源库中的音响资料可包括教学欣赏和延伸欣赏两大类,其中前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音响,便于学生反复聆听,加深记忆。例如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代表性的交响曲属于必听曲目。而后者是指代表作品的不同版本演绎,便于学生对比赏析,积累审美经验。例如针对舒伯特艺术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展示多位艺术歌曲大师们的精彩演绎,供学生赏析。这样能改变了学生粗略欣赏作品的习惯,提高其审美素养。

(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围绕一个主题构建各个模块,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模块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教学资源部分。这部分主要包括课程特色与定位、学习导言、教材与参考资料、师资队伍、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试题、 教学录像等模块。教师可以上传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课件与教案,也可以发布其他教学资源,学生通过该模块中可以下载自主学习的相关资料。习题试题包括各章节习题、模拟试题、历年考试题及答案。参考资料介绍本课程的授课教材、参考书目以及本学科的参考网站,并且在主页上将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了友情链接,及时吸收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实现了资源共享。

2.学习园地部分。这部分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包括课程讲授、专题讲座、名家名作、课外欣赏、在线学习、在线测试模块。学生根据学习兴趣与教学进度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在线学习模块有网路视频、课程录像在线观看,文献资料、學科前沿在线学习等。在线测试模块为学生提供了若干套在线测试模拟试卷,学生可进行自我测试以巩固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可实现自动计时,在线提交答案,自动计分并提供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

3.互动实践部分。西方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包含教师、学生与音乐作品、与作曲家、与历史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等等。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多元对话,并最终达到对话者的自我理解以及对话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学平台开辟的网上答疑讨论模块正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学科的限制,开阔学生思维的对话方式。学生可以在这里围绕学习的内容、赏析的作品展开讨论,也可以对发生在身边媒体、学术界的争论进行交流。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的能力,教学平台专门开设了实践教学模块。针对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分为教学实践和舞台实践两部分。以本院的教学实践为例,学生走上讲台的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内容主要是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的音乐,作品欣赏内容丰富,给学生充分选择和展示的空间。第一学期末教师在网上公布授课章节和内容,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提前进行确定课题、搜集资料、集中备课、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一般学生授课时长在25分钟,剩下的时间由教师针对授课学生在备课、讲课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进行集体讨论、分析与点评。学期末教师根据学生投票选出优秀代表进入到班级赛讲环节,通过教学竞赛和评选,在教学平台上展示优秀学生教学录像。学生在网络资源分享中互相学习激励,取得良好的收效。

三、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学生真正能从中受益。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往往并不乐观。不少精品课程的访问率较低,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网络资源利用率不足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动力,更多地反映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监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平台中添加了学习过程评价模块,公布了课程考试大纲,加大了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遵循“全程化、多元化、多样化”原则,注重学习的全程性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学习评价和网络学习评价两方面,出勤考核、音响听辨等环节属于课堂学习评价,而网络学习评价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有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单元测试、作业成绩、讨论区浏览次数、下载学习资料、参与教学实践排名来构成。

首先在线时间反映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作为考勤的依据。其次布置课后作业是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提交作业并给出作业成绩会激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根据作业提交的时间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评测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给予分数,学生上网可以查看到所得分数以及全班的排名情况。这种实时评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还应注意学习过程的量化评测,包括讨论问题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次数、浏览和回复次数以及下载资源次数。学生平常登陆教学平台时留下的痕迹,量化后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当今的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和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正经历着不断的更新与拓宽,因而构建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网络教学平台是课程改革中的重心所在。当然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不能只借助网络评价系统的监管,仍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进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内课外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使用并善于利用,从而促进信息资源与课程之间更深层次的整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音乐史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2012099。

参考文献:

[1]叶家艳.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4).

[2]邱桂香.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课程探讨[J].艺术教育,2012,(11).

[3]陈蓓.“数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贵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4]李晶.高校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

注释:

①笔者赞同杨燕迪先生发表在《人民音乐》(2005年10期) 上的《现状思考与文学史的参照:西方音乐研究和教学在中国》一文中的意见。

作者简介:

[1]李晶,运城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57:46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27:24
对信息时代高职高专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 13:18:26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