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14-04-29 00:44董玉英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心理老师

董玉英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的一种失衡现象,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严重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亟需我们研究和解决。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心的反向力量,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例如,老师批评某些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气时,就会有些学生不但不支持老师,反而出现同情和支持被批评者的倾向;表扬好人好事时,就会有学生产生嫉妒和反感心理,甚至出现嘲笑被表扬者,使被表扬者产生恐惧表扬自己的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应该有主客观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小环境的影响。由于中小学生思想单纯,明辨是非和正确处理问题能力较弱,一些不良风气便会趁虚而入,腐蚀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扭曲。其次,在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批评或表扬的不够实事求是,老师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好,这就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便会产生离心力。第三,老师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上还缺乏科学性,对学生的教育违反了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教育规律,这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导致的。此时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导致看待事物片面、偏激、固执、极端,长时间得不到指导和纠正,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并能够对这样已经产生心理现象的学生进行疏导,我们可以试图从这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第一,必须加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对社会上和学校内不良風气进行批判,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澄清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辨真伪,明是非;同时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科学世界观的信念,使学生的思想走向良性轨道,这是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最基本的一环。

第二,教育者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工作中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逆反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教育者又不信任的心理。由于不信任,学生对老师讲的道理、表扬的人物、批评的事情就不愿意接受,甚至反感。因此,教育者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实事求是的原则,赢得学生的信赖;同时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使彼此思想容易沟通,让学生爱听、愿信、可亲,从而愿意接受教育。一个人如果愿意听其声、效其行,不仅能够消除逆反心理,还能够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三,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对学生会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揭露阴暗面、落后面,又要宣传光明面、先进面,但又要以光明面和先进面的宣传为主。因为在校内外,光明面和先进面是本质和主流,它们能够向学生传达出正能量,对学生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只要把重心放在光明面和先进面上,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如果我们对一个学生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表扬,他就会不断地努力做好更多的事情,自信心增强,我们要相信,良好的心理会让很多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变成可能;反之,一味地批评、指责,自卑、胆怯、丧失自信这些负效应不仅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某种程度上还会消磨掉一个人的意志,从心理上摧垮他。

第四,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心理常识,对学生的心理缺乏研究,有时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也没有运用心理知识来解决问题。不懂得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方法简单,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表意不清,也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掌握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水平,也能很好地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总之,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它必定会影响我们教育工作的开展及其效果。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一定的心理知识,探索解决学生某些心理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教育者心理老师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