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泽平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而,小学品德课教学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做到教学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学习素材要源于生活,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实践体验要回归生活,做到品德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品德课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74-0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思品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小学品德课教学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做到教学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学习素材要源于生活,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实践体验要回归生活,做到品德教学生活化。
一、学习素材源于生活
小学品德课教学,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素材,学生的生活环境、直接认知、内心体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和资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活”的源泉。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要尽力做到把课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超越课本,引入日常生活中生动鲜活的生活事件和学生熟知的现实的案例。使品德课教学有血有肉、真实自然。
在教学《不要在网上迷路》时,教师让学生收集自己生活周围网络的好处和便利以及带来的弊端和伤害,课堂上现场汇报,学生明白了网络有利有弊,而且感到真实可信;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平时是否上网?上网都干些什么?学生懂得上网应该遵守规则,文明上网,同时,能对照自己规范上网的行为。
以身边的同学朋友、熟悉人物事件为例,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为实,学生亲历现实生活真切的事例和素材,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树立了网络健康与安全意识,学会分辨和选择网络正反影响,学会自律,形成网络生活的“基本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从而实现“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课程目标。
二、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课堂是教和学的场所,是师生心灵交流、情感交融、智慧生成的地方。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品德课堂就会真实有趣、生动鲜活、快乐高效;反之,课堂只能是空中楼阁,空泛说教、枯燥呆板、沉闷低效。所以,品德课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用心去领悟。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接受生活的规范,获得生活的经验、能力和智慧。让他们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提高正确的道德认知,引发积极的道德体验,树立坚定的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如教学《成长日记ABC》一课,首先,我出示班上同学小时侯穿过的衣服、戴过的帽子、围过的肚兜,学生哄笑,我紧接问学生:这些你们还能穿吗?从现实实物和师生交谈中,学生真正明白自己长大了,带着真实感觉进入学习;随即,展示本班同学小时侯不同阶段的照片,猜猜他(她)是谁,随后让照片的主人公讲述其中的故事,回忆成长过程中看得见感觉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将自己的变化写下来交流;最后,师生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不仅仅是身体变化了,重要的是心理逐渐渐变得成熟;爱好渐渐变得广泛;行为也逐步变得规范,教育学生面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中遇到问题和困惑能正确对待和解决。由于让真切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架起了学习内容、现实生活、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变化并健康长大,增添了品德课堂的活力。
三、实践体验回归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小学品德课学习的结果和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品德课的成效,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认知,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而在于学生是否进行生活实践,“亲历过程——体验情感——规范行为——自悟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品德课教学,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体验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如教学《临别感言》一课时,老师说,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毕业后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再在一个班级学习了,六年的生活将成为回忆,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和同学说,今天的课堂就留给大家,请同学们尽情地诉说。开始都不敢举手,随后同学们抢着发言,很多的心里话、许多的真实事一一呈现,课堂上情真意切,场面甚是感人,有的流着眼泪诉说,有的听得流下泪水,有的即刻诚恳回应。这节课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共鸣。经过这节课学习,孩子们显得更加团结、友好,学习更加认真。
总之,没有脱离生活的“纯道德”,也没有脱离社会的孤立的生活。小学品德课教学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努力做到品德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