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整合

2014-04-29 22:50杨元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信息技术

杨元美

摘 要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材料十分丰富,具备进行整合的内容优势。信息技术在普通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与整合,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普通生物学;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0-0116-03

1 前言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而课程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2]。

普通生物学是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师范类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含有的教育潜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实现教与学效率的提高。

2 普通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建设教学资源 要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之后,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资源建设。

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从生命科学的概述,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物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生殖发育、遗传进化,到生物与环境、现代生物技术等,每一个知识环节都涵盖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在整合前要精心准备,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整合所需的教学资源,为丰富课堂、创设情景做准备。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课件、网络课程、积件、素材、辅导资料、案例、学习者习作、学科网站等。教师开展教学资源的建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直接购买,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教师参与设计或自行开发等。除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源外,还应及时补充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要追求质的提高,避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和大量的无序建设[3]。

利用信息技术加工资源,有效呈现 教师在获取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后,就应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以最合适的、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首先,精选内容制作课件,要选择那些内容抽象、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达、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于奏效而且又适于用多媒体形式讲解的内容。普通生物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微观世界的细菌、病毒,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过程,复杂的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过程等,都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课件制作时注意科学性,即内容科学、规范;注意教育性,即制作的课件要直观、形象,有针对性、启发性,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注意艺术性,即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页面清新整洁,不可过于花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声音或GIF小动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多幅图片杂乱无章,文本内容应言简意赅,避免过多、过长,应以提纲式为主,文字内容最好随着教师的讲解逐步引入,字体、字号要合适,字体要醒目,字号尽量大。此外还要考虑到教室光线、投影机的投影效果、计算机的软件设置等情况,最好能课前对课件调试一遍,以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故障(如声音、视频不能播放等)。

其次,在课堂运行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进程,把握好课堂节奏,让课件内容尽量逐步地、分层次地显示,使学生看到的内容与思维同步,让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能过快、过多呈现,让学生应接不暇,盲目记录,无暇思考。要注意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一些必要的步骤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等不能盲目减少,不能让课件取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整合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是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整合过程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只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普通生物学是师范类专业课程,学生的最终职业目标是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认识到学生专业属性的重要性,对师范类学生从入学开始,在每一门课的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仅只是掌握,而且能尝试以教师的身份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讲授,为学生以后教学实习及走上教学岗位做准备。

例如,第一次课时,让每个学生上台进行短时间演讲、自我介绍,或谈谈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对自己未来的设想等;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创造此类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讲解生物体某部份的结构,先在屏幕上展示图片,对所展示的图片的各个结构部分标明序号,然后由学生上台指出各个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再对其功能进行介绍。教师也可精选适当内容,布置给学生下去进行准备,上课时直接由学生上台进行讲解,下课后教师到多媒体教室控制中心将课堂实录的内容拷贝给学生下去反复观摩,以便下次改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印象,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也得到了训练,学生初次上台易犯的毛病(如声音过小,语速过快,过分紧张,背对教室不敢直视台下,表情不自然)、过多的小动作(如拽衣服、缕头发)、手足无措等得到纠正,为今后的教学实习做了一定的准备。

教师还应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增强实验实训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普通生物学中的实验实训多达十几个,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生命的世界丰富浩瀚,如实验“脊椎动物的观察”,实验要求观察七鳃鳗、鲤鱼、蟾蜍、眼镜蛇、家鸽、大白鼠等生物的活标本或浸制、剥制标本及解剖结构,在有限的课时内不易达到实验的要求。可将实验任务布置给学生,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过程,通过网上浏览、户外调查等各种形式收集整理各种脊椎动物的有关资料,最后各小组展示成果,汇报收获。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4]。

教师要注意发挥好组织、指导和促进的作用,提出明确学习要求,提供给学生相关网站的网址,如野生动物之家http://animal.ioz.ac.cn/、网上动物园http://www.zooso.net等。

又如实验“动脉血压的测定”,课前教师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先利用教材或其他资料学习如何用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然后每组各指定两位学生,一位作为测试者,一位作为被测者,进行血压测定的演示、讲解,将测定过程拍摄下来。当上课时学生看到在屏幕上演示、讲解实验的是身边的同学,自然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多数学生都能按教师要求,在看完演示后对演示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之处;各小组指派上台汇报实验报告的任务,回答为什么不能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测量血压,运动前后血压不同的机制等,也完成得很好。通过这样的整合方式,学生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也强化了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都得到培养。

3 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度 目前不少高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所占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有的高校则将所有教室都建为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便利,但也因此出现多媒体过度使用的情况。有的教师对其所任课程,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每次课自始至终都在播放课件,在传统教学中可以较好进行的教学内容,也使用计算机辅助。如生物课中本应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常规教具的情况下,也一味使用多媒体,课堂完全围绕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长时间紧盯色彩多样的屏幕,产生视觉疲劳,过多的信息量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没有思考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进行信息技术与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整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课程内容来说是有一定限度的。认识并处理好这样的限度,才是真正的信息化;反之让信息化泛化,就会走向反面,使整合达不到预期效果[5]。

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端坐电脑桌前,低头紧盯屏幕照屏宣科,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将课堂由“人灌”变为“机灌”,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都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没有思考活动的参与,思维发展受影响,进行多媒体教学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整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德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1):21.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3]徐娟,史艳岚.论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7(8):62-68.

[4]路慧瑶.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晋中学院学报,2006(6):90-91.

[5]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