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华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课堂气氛;领悟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47
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方向,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顾,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就是要使其既掌握基本知识、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一、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的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就要敢于突破权威。这就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笔者应不以师者自居,而是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美术课上,笔者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有创新的地方,笔者会及时地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开展“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围墙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一到课间,我们总可以看到,走廊里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地创造美、展现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二、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学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品格。例如学生在欣赏《黄铁山水彩风景画展》这种传统艺术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祖国的自然风光。在国画课中,学生在美术馆里近距离地领略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的人物、山水、花鸟水墨画。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高山、清泉在大师们笔下汩汩流出,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体现了画家对社会、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给学生以无尽的思索与联想。
中国画对墨与色的韵律美、笔法节奏以及构图的程式美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宣纸的涨洇、墨色浓淡等形式追求笔墨效果和视觉冲击力。通过观摩大师的作品,学生可以对笔墨用法获得多种直观启示,激发动手创作的灵感,弥补学校室内书本教学的空白,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绘画的技法。例如:在水彩技法课中,学生通过分享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主任黄铁山为学生们介绍水彩的干、湿画法和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进程的作品,学生的艺术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了,绘画技法也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七年级人物线造型美术课上,当有教师要求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还有的要画自己的爸爸,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的爸爸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的逼真;要求画熊猫的学生可能是因为不自信,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教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为由批评学生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对此,教师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当然,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他们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学生,而应考虑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具有独特、新颖的表现。同时,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它各学科,可以渗透到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即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这个结果就是有意义的。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并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