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FTCM的教学思考

2014-04-29 09:57徐海燕燕雪花王昕宇吕光耀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徐海燕 燕雪花 王昕宇 吕光耀

【摘要】实验方剂学课程实验教学提出一些设想,本文对实验方剂学教学内容、现状、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方剂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236-02

中医《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合规律及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对中医药各类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科密切联系的桥梁课程,培养学生的临床分析及灵活组方能力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1]。一直以来,全国相关院校《方剂学》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强调学生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证治机理、方解等,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及临床组方能力的教学目的。实验方剂学( Experimental Formulae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FTCM)是从课本学习过渡到实践操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促进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丰富生动的实验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为以后临床及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以期和广大师生们进行交流, 为寻找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一、实验方剂学的内容与教学现状

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方剂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国家医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手段的逐渐融入,大大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与外延,该学科已经分化为理论方剂学、实验方剂学、临床方剂学三级学科的雏形[2]。EFTC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中药化学、药物制剂学、数学以及中医临床治疗学为依托,以药理学方法、化学分析、计算机和文献信息为重要研究手段,以阐明古今复方与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配伍的现代科学内涵;探索方剂配伍运用规律、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等为目标。EFTCM从开设之初到拥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再到后来的逐步改革,每一个中医药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去探索和尝试建立符合本校的课程体系[3]。到目前为止,中医院校的EFTCM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各个院校根据自身情况自选实验内容,自编实验指导,在教学时数上也很不统一。以我校为例,方剂学实验指导书由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照其他院校实验项目并结合实际自行编写。

二、实验方剂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1.验证性实验应该以深化理解知识为主,方剂学的验证性实验主要是方剂功效的验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客观性和稳定性要好,在掌握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理解记忆的同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2.设计性实验应该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将学生分组(4-6人為一组),具体包括: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经过集体酝酿、讨论确立一个可行且有一定创新的方剂学实验方案;实验准备;预实验;正式实验;实验结果讨论;书写实验报告;评分:包括每组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完成质量等指标,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动手能力、论文的质量、回答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实验应该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创新性实验可在课外进行,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查资料,独立设计,自拟试验方案进行探索性实验。我校每年都要开展《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实施可分为动员选题、申请批准、中期考核及结题答辩等四个阶段。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与中医药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方剂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首先,要贯彻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将与临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熟知的例证联系起来,要给学生介绍EFTCM的药学、药理毒理、临床等研究概况,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采用提问式、悬念式、案例式教学法,使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式地完成实验,促使整个实验过程都具有探索性、挑战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与设计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联系实际:通过介绍实验与临床、科研的联系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着重强调实验相关知识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 如新药开发的药学研究(HPLC图谱等) 、药理毒理试验研究、临床病例案例等。②反复强调: 对于学过的内容,可以用几分钟时间进行重点回忆,即“温故而知新”。③结合科研文献:通过对一个方剂的研究,探讨科研思路,比如讲述吸收-代谢模型并用于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4],方a(川楝子:延胡索比为1:1)和方b(川楝子:延胡索比为4:3)主要组份的吸收比最大,君药(川楝子)是影响全方吸收、吸收-代谢的主要因素,臣使药(延胡索)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因素。

总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是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EFTCM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从而完善自我,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有限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炜.实验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3,17(31):110-111.

[2]余成浩,曹小玉,彭成.试论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实验方剂学的必要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9(2):45-46.

[3]马红梅,尤丽,戴明,高静.《方剂学》实验课教改发展现状与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42-43.

[4]成龙.基于肝药酶代谢的金铃子散复方配伍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2012.

作者简介:

徐海燕(1980-),女,硕士,讲师,从事中药民族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吕光耀(1970-),男,博士,教授,从事中药方剂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