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玲
摘要: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可有效地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存储、处理和传播。本文以幼儿园的“荆楚文化特色主题活动”实施为例,阐述了如何把握好幼儿已有能力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合理地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为幼儿适时、适当、适量地搭建问题、情境、游戏等学习支架,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电子白板;幼儿园;支架式教学;荆楚文化特色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其研究者认为,儿童的学习既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有教师适当介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教师的教是支持、协助、引导,儿童的学则是他们在教师的支持、协助、引导下不断建构自身。提供支架的过程就包含着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就是这样一个教师与儿童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如何巧妙地将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与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合地运用,使电子白板成为支持教师教和幼儿学的有效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 借助电子白板,运用问题支架关注个体差异
围绕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江汉平原皮影戏,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电子白板的合理运用下,教学效果得到了画龙点睛的优化。例如,在“大班数学——开心皮影戏院”中,当教师在电子白板中出示了一张“戏票”时,首先提出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见过这样的票么?”“你看见票面上有些什么?”“谁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这时,请幼儿将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用自由捕获工具圈出来,被圈出来的部分就会单独复制成一张图片,教师就将这些图片一一拖拽到旁边的问号区域,直到所有幼儿再没有疑问提出时,教师又抛给了幼儿一个新任务:这些问题里面,有没有谁看得懂?并请愿意解答的幼儿到电子白板前来将图片放大,用画笔工具标注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提出疑问的幼儿得到满意的答案后,教师就请他们将自己的问题图片删除,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所有幼儿未掌握的知识点了,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运用问题支架给予引导。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当幼儿在活动中遭遇挫折或表现出畏难情绪时,如果能够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时机提供恰当的问题支架,同时配合适当的电子白板工具,引导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就能够轻松地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从而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 运用电子白板,搭建情境支架
在《沔阳剪纸》的一个大班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中,学会用四方连续的方法剪纸是本活动的重难点。但教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教授给幼儿们折剪的方法,而是借助电子白板设置了一个参观剪纸馆的情境,当“手拉手的好朋友”四方连续作品在幼儿眼前出现时,教师应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并结伴操作来进行探究尝试,并运用数码相机现场抓拍到幼儿们所运用的多种方法。之后再让幼儿观看完整的示范剪纸视频,并引导他们观察分析不同之处,“哦,原来需要折叠以后再剪”。接下来幼儿们就进行第二次尝试,当再次失败时,沮丧的情绪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教师适时地鼓励幼儿进行反思。经过讨论交流,大家主动要求再看一次演示视频,教师就根据幼儿们的需要在电子白板中进行了选段播放的情境再现。当重难点基本突破后,再把收集到的各种四方连续作品展示给幼儿欣赏,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在电子白板上画出自己的创意,最后开始实施,当幼儿们的手中出现了精美独特的四方连续剪纸时,成功的喜悦真是溢于言表。
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公平性,教师可以提议邀请“电脑大法官”来进行随机选择,征得集体的同意后,可运用电子白板的“随机数选取器”工具,先设置总人数,再设置每次选取的人数,这样,通过这一小小的工具设置的抽签情境,就解决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棘手问题,同时,也帮助幼儿们进一步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由此可见,在教师预设的各种情境中,借助电子白板的功能,引导幼儿们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索去发现并获得新知,这对于启迪和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利用电子白板,让游戏支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培养幼儿爱学、会学、主动、坚持、专注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活跃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品质,为其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当成为幼儿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如何将枯燥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变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呢?巧用电子白板,采用幼儿们喜爱的游戏形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好吃的武汉小吃”主题活动结束前,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透视工具”,依次将各种武汉小吃图片层叠在一个“神秘礼盒”的下面,鼓励幼儿选择“说”或者“猜”的任意一个角色。担任“说”这一任务的幼儿面对电子白板,穿过“神奇的透视眼”看到屏幕中的小吃时,必须遵守“不直接说出它的名称”这一游戏规则。比如,当“说”的幼儿看到“面窝”时,要用语言来进行形容,“它是圆形的、用油炸的、中间有个洞等”,让猜的幼儿一步步地接近答案,最后到达胜利的终点。如果猜对了,教师就将礼盒图片的排序下移一层,被猜出的小吃就出现在了盒子外面,当幼儿们看到自己猜对了“蹦”出来的图片时,别提有多兴奋了。等到幼儿们比较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以后,教师就打开电子白板的定时器工具,将幼儿们分成两组进行“猜词比赛”,每组各请出一位幼儿猜词,其他幼儿轮流地看着大屏幕上的小吃进行描述,互相补充,直到猜出为止,最后在规定时间内猜对最多的一组为胜。因为有了这个游戏规则,说的幼儿要不断地进行思维的调整、语言的组织,而担任“猜”这一任务的幼儿又要不断地分析、判断、理解、推理,双方通过积极的互相交流,听说能力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较大提高。借助“透视工具及图片的顺序设置”,使视觉的悬念给了幼儿们猜测的空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将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了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因此,幼儿对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中我们也得到了更重要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借助电子白板为他们创设了适宜的学习条件,所以幼儿们才会主动地在整个过程中乐此不疲地反复“参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实践证明,以幼儿已有能力发展水平为基础,因材施教,合理地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适时、适当、适量地给予支持与帮助,不断地为其搭建各种学习支架,能够实现活动教学的最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探索,充分挖掘电子白板的其他功能优势,理性、恰当、巧妙地把它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幼儿自主建构的过程中,逐渐地撤回支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性和潜在性,让幼儿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蔡志华.促进儿童科学活动能力发展的支架策略[J].学园,2012(1):43.
[2]孙爱琴,任学萍.幼儿教师如何搭建有效性支架[J].教育导刊,2012(24):37.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