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关系分析

2014-04-29 01:23黄斌张冬冬李玉梅
时代金融 2014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

黄斌 张冬冬 李玉梅

【摘要】近年来,我国整体性教育投入得到普遍提高。从客观角度分析我国各省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问题,对我们认识发展我国资源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新产业、高端新兴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未来经济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力的增强,更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专业技能的高效率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现状

从2003~2011年,我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达到两位数,为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提高了5.6个百分点,在世界经济总量的排序上升到了第二位。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GDP为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总人口达到13.54亿人,比2012年末增加了 669万人;就业人口总量达到了9.37亿。

2013年我国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支出的比例已达到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万亿以上,比上年增加6000亿左右,我国追求了20年的教育投入的“4%目标”终于达到。

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0年前的7.85年提高了1.2年,为9.05年。表明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实现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仍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要想达到人口与经济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还需要去仔细研究和解决许多问题,诸如: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存在地区结构性不平衡;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中、高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条件不足,亟待加强:学校专业的设置和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能力;高校盲目扩招,重招生数量轻教育质量问题严重;偏远地区教育投入严重短缺,贫困地区享有教育资源较少;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还不完善、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等。

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

现阶段,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及其改进的模型变形,从就业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或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运用菲尔德模型的两部门模型,将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划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两部分,建立两个部门的生产方程,通过数据回归拟合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同时,也对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之间的生产力差异起到一定的研究作用。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灰色系统特征,教育是一个复杂得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从信息到结果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一对多抑或是多对一的映射,而是存在多对多的灰映射关系,所以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灰色模型来描述。通过设计教育-经济的投入占用产出表,研究人力资本的生产与分配及其与其他各部门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静态模型分析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利用动态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的培养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以及各部门投资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等。

研究发现,就业人口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将平均上升近0.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平均上升近0.32个百分点。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就业人口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且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和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越高,对第二、三产业的促进作用越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越好。在发达国家中,第二产业比重趋于稳定,但内部结构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指导型经济且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大;制造业出现“服务化”趋势。这些产业结构特征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优于发展中国家的部分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这些新兴的技术产业需要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劳动者。中国要实现未来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仅靠有限的物质资本是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的,必须要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现在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切实支撑点,以较少且有限的资源投入来获得较快的经济增长,为赶超其他发达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政策建议

第一,重点投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及以上教育。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必须抓好多数低学历人口的教育问题,从基础的义务教育开始,在保证各地区义务教育全覆盖的同时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高中以上教育和高等教育,尽可能的为社会培养和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生活地区和环境的限制,享受不到国家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国政府和相关教育机关应在广大贫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基础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居民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第三,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保留并吸纳高素质人才。我国人才流失的多是研究生和本科生这样的高学历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多于一般人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条件,其外流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健全的薪酬分配机制,持久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良好的生活发展环境是保留高素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1996-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2]2012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