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晓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呢?从兴趣的激发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体现有趣的数学;以生活的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生活的数学;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的数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思考的数学.
【关键词】 有趣;生活;活动;探究;思考;愉快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呢?通过近几年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有趣——从兴趣的激发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乐趣,体现有趣的数学
我国第一位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老人在“中国少年数学论坛”开幕式上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只有“数学好玩”四个字. 数学家的话语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有位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老师也笑着关掉收音机,说:“哪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同学人人举手,都要求讲,老师指名让一名学生讲,他站起来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这名同学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老师就问,为什么不讲了?这名学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重复说这几句话. 老师接着说:“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这样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 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样引入新课,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活动——以活动的视角处理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体现活动的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只执行教材,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在课堂实施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把抽象的结论演变成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学习“可能性”,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每位成员从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并记录颜色(每组袋中球的数量和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活动发现数学问题:为什么每组摸出的球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猜测和球的数量与颜色有关,随后他们把各种情况分为“只摸到一种颜色的球”和“摸到两种颜色的球”两类研究,学生们推理验证发现:袋中只有某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就一定是这种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球;如果既有这种颜色的球,又有那种颜色的球,摸出的就可能是这种颜色的球,也可能是那种颜色的球. 在摸球活动中,学生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了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
三、探究——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探究的数学
四、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现思考的数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问题出课堂.
在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一课时,“直线是无限长”这一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难点,在初步认识了直线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比较两条直线的长短(多媒体演示),学生认为第二条直线长,我幽默地说:“第一条直线可不服气了. ”将第一条直线向两端分别延长了一些,这时学生又认为第一条直线长,我接着说:“第二条直线也不服气了,它也向两边分别延长了一些. ”让学生再次比较,这时学生似有所悟,思考着,议论着……“哎!不好比,无法比……”这时,我紧紧抓住时机,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好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直线是无限长的,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无法比较两条直线的长短. ”在质疑问难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思考的火花不断闪烁.
五、愉快——以情感激励为导向,对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现愉快的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紧密相关. 因此,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鳴,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老师要多用“你讲得真好!”“你真爱动脑筋!”“你真行!”等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以保持他们的成功者心态. 原来数学学习是这么愉快的事情,又何乐而不学呢?
总之,我们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趣的、生活的、活动的、探究的、思考的、愉快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学生才能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