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庆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越来越突出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也毫不例外。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很久以前就对现在的教育作了这样的论述:未来教育是人脑、电脑、网络的协同作用。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那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向学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的栏杆、平行四边形的栅栏、平行四边形的装饰物……学生一下就被这些漂亮的东西所吸引,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来了,为整节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关键点,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得到保持。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丰富学习素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课本中的信息比较有限,一个知识点只能提供一个例题或几个图形,有些内容还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教具、学具也非常缺乏。而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如我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如果只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数量是绝对不够的,而且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仅靠这些东西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我在教学的前一天要求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一些大数,如地球的直径、光的速度、地球上的最新人口数据……。这样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算是一举多得。除了学生,对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大有好处,教师在备课时通过网络,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收集最多的信息,选择最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有力促进自己的教学。
三、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知识往往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一对矛盾体。而网络及多媒体教学具有高超的图形演示功能,能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明理导行,启迪思维。例如,在相遇问题中,解决行程问题的重点所在:运动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结果是相遇还是相离等。这些概念很抽象,也恰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为解决这一学习障碍,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按照题意配制出各种运行场景的网络网络及多媒体,通过形象,变化的动态演示及学生的反复试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解答相遇问题的要素。
四、对教师的挑战
教师要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促进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验。但是一定要记住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自制比较简单的教学课件。具备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灵活、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的环境的有效途径。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创造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其各个环节的优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