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
现代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的在课堂中接受“应答式”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都受到了很大限制,音乐课上得沉闷乏味,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音乐课“活”起来,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活”起来,音乐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一、音乐游戏,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
游戏是孩子们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低段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好玩”的特点,根据学生这一年龄和心理特点,在音乐的兴趣,提高和满足学生“动”的欲望,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1.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对能演示的过程更感兴趣,在教学中运用游戏,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可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例:教唱do-si的音阶时,我设计了一组“摘苹果”的游戏,看将色彩鲜艳的各式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摘下喜欢的苹果,教师弹琴让学生模唱对应的音高,在学生根据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苹果记住对应的音符后,教师弹奏音阶,让学生按音阶排列苹果卡片。待学生完成从直观形象和音高上掌握了do-si的音阶排列后,分组进行“比一比”的活动,看谁摘得又多又准确。
实物图演示:
123 4567.按教师弹奏音高,摘苹果。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学生兴趣高涨,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演唱音符高低,而且对音阶的排列和演唱能力也得到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2.创设教学情景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在,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失去其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而在音乐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设计游戏,创设情景,不但能增加教学情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例:我在教学《开火车》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坐火车的新身体验,模仿并表演了开火车的情景,表演中先引导学生模仿火车的各种声音。如鸣笛声(呜一)——火车起动的声音(控、控)——火车慢速的(咔嚓)一一火车飞驰的声音(轰隆隆隆),在朗读声音节奏时,配上拍手、拍腿、跺脚、拍肩等动作。学生熟悉音乐节奏之后,进行“开火车”的音乐游戏,让学生优美的歌声中开着火车,配上声音节奏,模仿司机开火车的动作,完整表演歌曲。通过活动,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提高了,不仅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二、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勇于创造,以歌唱、舞蹈、律动、游戏等形式表现学生的所思、所创。
现代音乐教学课程对1-2年级的学生仅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的要求,而3-6年级不仅提出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保持音乐兴趣,还有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因此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拓展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映的能力。
1.低段学生的创造法以模仿为主模仿是音乐学习最基础、最浅显的方法,低段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很差,因此,我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将模仿作为启发和导入的一种创造手段。
例:我在教学《我爱雪莲花》这首歌时,先让学生感受音乐2-3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和歌词的理解,编创动作,虽然学生动作各异,千差万别,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学生自由编创的基础上,教师可请跳得好的同学或本人表演一段完整的新疆舞给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模仿,启发他们在观摩的基础上再创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
2.中高段学生的创造活动以即兴创造为主随着学生对音高概念和基本节奏的掌握,模仿能力和其它音乐能力的提高,在中、高段可采取一些综合创造性活动。如:探索音响,创设童话、歌舞、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想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我设计的一堂综合创造性活动《动物音乐会》通过表现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时出现的各种情景的描绘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创编,探索音响,自制打击乐,歌舞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合作中学习感受了音源音色的千变万化,体验了多种音响表现的效果,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步骤如下:
A、教师创编故事情节
B、一部分学生用自制的音响材料模仿各种动物物的声音、脚步及刮风、下雨、打雷等各种自然景色的变化。(材料可用人声、纱锤、报纸、塑料袋、瓶子、凳子)。
C、一部分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各种动物的形态、舞蹈动作,参与到音乐会的表演中。
D、剩下的同学用乐器演奏,打击乐配奏每种动物出场的音乐和主题音乐。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求知需要,精心设计,将枯燥单调的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开拓视野,获取知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在课堂上活起来了,音乐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