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霞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时代需要我们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展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走上成功之路。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是个性化教学理论的实践体现。它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①教学目标指向上,把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最终形成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③在评价机制上,打破传统教学概念化、模式化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次的教学要求。
个性化教学的精神主旨在于尊重个体的个性,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改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提出的全新理念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做出调整,转变自身角色,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打破已经习惯了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引导和发现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我认为要更新理念,培养意识。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作为重点目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新课标倡导“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那么高中语文教师怎样开展个性化教学呢?
一、实现科研型的个性化教学
以往“考”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成为学生的命根的“传统教育”下,老师变成了只管教和考,学生只管学和分,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诱发出紧张的师生关系。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是“一根粉笔一张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 机械地执行课程计划,一是一,二是二,成了教材知识的传声筒,成了按部就班的“教书匠”,教师往往把课本里的答案当圣旨,忽视或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创造。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问这圆像什么?幼儿园小朋友讲十多种,小学生讲出了十来种,中学生讲出了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了两三种,社会上的人们一种也讲不出来。为什么?怕讲错了被人笑。教师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新课程则认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才能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个性化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把激情带进课堂,甚至要把自己的健康个性带进课堂,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营造宽松的环境。在组织纪律方面,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言行举止不能大肆呵斥,只需用幽默的语言或暗示加以阻止就行,在学习方面,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说的就是如此。
三、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首先,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特级教师胡明道在课堂上就采取了拉家常式的教学,对学生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用和风细雨的话语,随和亲近的举止与学生交流,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四、提供发展个性机会,把握表现个性时机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同时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得以充分发挥,铸造仅仅属于他个人的模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层次不同,常常会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光彩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契机“穿针引线”,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诱导和撞击中,闪现源于教材、立足生活又高于新知和生活的火花。在教学《菏塘月色》的感情基调时,有学生看到课后练习题一中的“淡淡的忧愁”,就提问:他为什么忧愁呢?他不爽吗?老师应抓住此契机引导学生自己找答案。在讨论中,出现了很多答案:经济上有困难、身体不舒服、工作不顺心、家庭不如意等。
语文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走出一条畅通的语文教学之路——一条个性之路,一条成功之路。参考文献
[1] 李秋枫,张勃.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策略初探[J]. 语文学刊. 2011(14)
[2] 林颖.高中新课改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3] 程相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师). 2010(12)
[4] 张江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探讨[J]. 成功(教育).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