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重在育人

2014-04-29 18:53温万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人才培养教学法

【摘要】语言能丰富生活,有助于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言需要学习,学习语言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教法,有效的教法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 英语学习 教学法 学习目的与兴趣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25-02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每个人不管他的文化程度如何,都至少能掌握一种语言,有的还能熟练地使用几种语言,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间的重要联系纽带,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必不可缺的条件,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语言真实的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而语言也就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满足交际对它提出的要求,从而使词汇日益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思维也不断发展,越来越细致精密,语言和思维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思维的发展也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日益精密化:语言随时随地都在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被使用,语言有一定的稳定性,为满足社会的发展,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稳固、语言才能被人们掌握,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语言,语言有三个重要方面,即语音、语法、词汇。语音是根本的、首要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但语音只是感性的,学习英语单凭感性认识不够,还必须提高理性认识。学习语法和词汇就要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来帮助了解语言规律,从而指导语言实践,因此,学习英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英语必须动用口、耳、眼、手四种器官,进行读、听、看、写同时并举的锻炼,逐步达到熟练,通常叫做“四到”:(1)口到。诵读文章是会话的基础,语感的来源,更是顺利学会单词、词组、句子的用法和掌握语法规则的手段;大声念读和清晰发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开始阶段最好精读几篇短文,诵读有助于记忆。(2)耳到。学习英语的发音、读音和语调最好是口耳相传、听说领先,平常要坚持练耳,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收录机、复读机等,也可听同学说。(3)眼到。阅读能增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要训练阅读能力,养成用心看书的习惯。眼看比口读快,看书要抓住重要的词与句,抓住大意。(4)手到。学习英语手要勤,手勤不仅指翻书、查词典、做习题;抄写能使注意集中,把脑力运用得更有效,有助于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吧。学习英语必须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才能培养实际运用的能力。听、说、读、写、译应有机地结合,不可割裂;在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应以听、说为重点,首先培养听、说的习惯和能力: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着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到了提高阶段,重点应放在读、写上面,同时也要做一定的翻译练习,这五种能力的培养,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某种由特定次序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既是教的方法,又是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是师生相互作用以及与一定的动作相结合的活动:教学法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教学原则为指导、教学内容为根据而采取的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得当与否所决定:教学方法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语言、动作、姿态、板书、教具、教学环境布置甚至连服饰和眼神等诸方面的协调配合,真实地、具体地、生动地、准确地表现知识的内容,认识深度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进活动中,思想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他又说:“求知的兴趣的首要源头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授的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这就是教学艺术,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不同的对象教学,有不同的教法,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方法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变更而有所不同,社会产生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个时代的教学法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在远古时代的教学,人们只能口耳相传,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封建专制社会,学校的教学一般以强迫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为主,各个时代的教学方法虽然各有异趣,也不乏共性,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协同活动,它具有双边性,继承性及实践性。教学方法本身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多层次、多要素的教育现象,有其相对稳定性,它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是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处在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应当根据客观实际,探索教授与学习方法的规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美国当代社会学、教育家杜威(Toh.Dewey),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应当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他提出“五步法”教学,强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学生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已产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变成学习的有效动力,要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使它成为实践上起推动作用的内部动力,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强化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习目的即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包括认识并利用社会的、自然的客观规律,为人类、为社会服务和满足个人精神的、物质的、生理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由于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最终学习目的也不同,学生符合社会需要的学习目的随年龄的提高,知识的增长,道德的陶冶,才不断明确起来。如从追求长者的赞许,进而为渴望获得他人的承认,再则希望获得学习对象的实际价值和追求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等。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和崇高的理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需要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以行为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机就是推动和引导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因,需要是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它是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所必要的条件,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以自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动机形成的规律。巧妙地把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正确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贯彻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正确动机克服错误的动机,抵制社会上不正确动机的影响。学习目的的教育要与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不仅要使学生学习有远景性目标,成为鼓励他们前进的一种持久的动力:而且要使这种远景与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目标相结合起来,只有学生能够理解这些目标,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这些目标,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兴趣不仅表现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满足,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及教学方法的新颖多样,富于启发都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通过学习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优秀教师经常把课堂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时而由教师朗读,时而令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而提问,时而令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到听课如同一种享受,使他们已有的学习需要总处于活动状态。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这种态度和倾向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起来的,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学习兴趣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产生在求知的基础上,是由学习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分为两类: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直接学习兴趣是由个体对学习的活动和材料本身,直接感到需要而产生,学习活动和材料具有个体需要的强化作用,是产生直接兴趣的条件:间接学习兴趣是个体认识到学习结果的工具性价值是产生间接的前提,间接兴趣是由学习结果所引起。两种兴趣通常交融在一起,其中直接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最有效的因素;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由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同时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水平,而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某一门学科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关系,就要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即求知欲。

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任务或活动所必需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内部条件的综合,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因素。任何一种单一的能力都不足以使某种活动顺利地进行,都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如学习英语需要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力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在社交和工作、劳动中表现的智、情、意、行为方面的能力,可称为现实能力;有时,能力在指经过进一步训练,可望达到更高水平的预期的潜能。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必要的自然前提,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它变为现实性,还有赖于后天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营养状况,早期经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实践活动的主观努力,智力也叫智能,指学习、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综合,是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它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智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人们要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除了必须具备能力这一心理条件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我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写作知识,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离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什么事都不做,是无从发展一个人的能力的;同时,能力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无法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括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理性知识,同时,能力的大小也会影响掌握知识的深度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能力和知识技能就是这样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和有关活动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机械学习的“填鸭式”的教学法,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也会使他们增加些知识或学会某些技能,但并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或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更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迅速而全面发展,相反,若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不仅认识深刻、记忆牢固,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以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有效:可见,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技能的获得是相辅相成的,在当前科学发展,知识剧增的今天,英语学习已不单只是学习简单的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为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而学习——师夷长技:也不是单一地为出国而学习,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后能更好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科技介绍给世人,造福于人类,科技是没有国界的,英语是通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唐安国,忻福良.《高校教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2]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曾昭轰等.《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温万春,男,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学士,长期从事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人才培养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