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普通动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高校动物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的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普通动物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普通动物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243-01
普通动物学是高等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以及农林业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骨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内容量较大、知识体系庞杂、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了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发育生物学、动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动物地理学、动物生理学及胚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1]。在高等林业院校,普通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林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涉及的知识体系较大,且课程常设立在第一学年,大多数初学者无法准确地抓住课程的要点、理不出头绪,甚至有些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仍对课程内容不甚了解[2]。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未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院校普通动物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在分析当前动物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有效提高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的一些策略。
一、教学现状
(一)教材选择
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的不同要求,经过试用,最终选定一种教材为主要教学教材:刘凌云和郑光美主编的普通动物学(第四版)[1]。此外,张训蒲等主编的普通动物学和许崇任等主编的动物生物学作为辅助教材以供参考使用。
(二)课程教学现状
本校普通动物学分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在保持普通动物学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之上,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主要是吸收了当前动物发育生物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等相关内容,按照生命的分子起源、细胞与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进化等层次,重点讲诉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在进化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普通动物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等教学环节[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主,以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顺序为序,以代表动物为例,系统介绍无脊椎和脊椎动物各类群动物的进化地位、形态结构及主要特征、主要分类及进化起源和经济价值等,使学生在掌握动物学的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必修课另开设实验教学课,,主要以刘凌云和郑光美所编的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4版)为参考,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共设计无脊椎动物的显微观察、软体动物—河蚌的解剖与观察、节肢动物—螯虾的解剖与观察、鱼类—鲫鱼的解剖与观察、两栖类—牛蛙的解剖与观察、鸟类—家鸡的解剖与观察、哺乳类—家兔的解剖与观察、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等实验,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全面提高。野外实习主要是带学生到省内的山区和海滨进行采样观察,不仅加深学生对动物形态和分类的认识,更通过标本制作,使学生对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
(一)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我们根据教学大纲,集体制作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普通动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可以容纳大量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内容[3]。而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教师主动性强、教学节奏易于控制、重点难点突出等优点。在遇到一些较难的动物学知识时,我们不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采用了粉笔黑板板书,将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一些动物学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
网络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利用网络上一些视频资源,将其与动物学教学结合,使得学生更易理解知识点并培养兴趣[5]。同时,我们将普通动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验课件,以及各种题型的复习资料和习题等供学生课后复习时参考,且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电话等方式与老师互动交流学习心得。
(二)教师讲述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教师讲述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领会动物学方面的内容和知识。而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4]。该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采用学生自己或小组授课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内容方面由教师制定或者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课前准备后,再推选出一个或两个代表来讲述本节的内容,最后由听课学生提问,教师总结点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鸟纲中鸟类对飞行的适应一节内容。学生在准备中发现,若想很好地讲解这一节内容不仅要熟悉已学过的爬行类的知识,还需查阅相关的物理、空气动力、能量等知识,这增强了多方面知识的应用性,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此外,在讲述鸟纲分类时,也将不同省市和地区之间的学生分组,让他们各自讲述所在地的常见及保护鸟类,这样加强了他们对鸟类知识的理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普通动物学原有的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繁多,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可操作如下:教师首先做一引导,可通过运用图片展示、挂图赏析、模具展示和标本观察等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的基础上,通过讲解引导将微观世界宏观化,展现出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等[5]。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短时间内模拟动物个体发育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就地实践,通过在学校和周边区域采集昆虫或观察鸟类等实践,通过学生自己采集和实习写调查报告主题汇报等形式进行督促,从而对课程知识做有效的弥补和延伸。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灵活组合,开发各种资源辅以实践检验,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解决了动物学课程的抽象等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动物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动物学的教学效果。
(四)进化主线与现代科研成果融入相结合
普通动物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内容的各个层次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都以进化为主线,在形态结构机能和适应过程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通过动态比较各类群的结构等特点,总结出形态结构方面进化线索,如体制(无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胚层(无胚层-两胚层-三胚层)、体腔(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消化能力(消化细胞内-细胞外-消化管-完全消化管)、呼吸(表膜-细胞-体表-鳃-书鳃-书肺-肺-气管)和神经(神经网-梯形神经-链状神经等)[1]。总结知识后,并查阅最新的动物学研究成果,适当地在教学中引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普通动物学课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一些学生真正喜欢上动物学及其相关的研究方向,积极申报动物学相关的毕业课程设计,并主动考取动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从事相关研究。现把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来,以供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刘凌云, 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娜.提高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与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4(6):213.
[3]彭红元,岑业文.提高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策略初探[J].高教论坛,2011(6):52-54.
[4]胡永婷,李颖靓,李彦明.浅谈提高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3):128.
[5]张庆, 周伟, 李明会,等.《普通动物学》教学法研究及MCAI课件研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S1):24-27.
作者简介:
王征(1983.10-),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研究方向:动物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