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04-29 00:44张胜利
成才之路 2014年27期
关键词:读题解决问题数量

《数学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这一维度提出了具体目标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修改,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 可见,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前几年也以此作为课题研究内容,带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我就谈几点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只有有了问题意识,才能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才会有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创设故事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从“实践活动”入手,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的结果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课题组常教高年级的苏红艳老师在教学“利息与利率”这一课时,她提前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银行的利率,在实际上课时,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产生问题:“利率是什么?”“假如存100 元能得到多少利息?”“利息和存时间的长短有怎样的关系?”……再如张胜利老师在执教“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时,正逢学校在修建操场和会议室,会议室要铺地板,操场周围要垒一圈瓷砖,于是张老师就把学生带到会议室、操场,让学生来当学校的小主人,帮助选材和造价。学生不仅兴趣高昂,而且思维严谨,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长方形周长、面积该怎样求?小正方形地砖面积又该怎样求?大长方形周长和小长方形瓷砖周长之间是什么关系?大长方形地面和小正方形地砖面积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一连串的问题会让学生在困惑和想知道结果的迫切的愿望中,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多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经验,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教学

解决问题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对学生能顺利、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把这些最基本的方法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反复“挑”读(即反复读题中的数学信息,认真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断,逐渐养成仔细、反复、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如在一次课题研讨会上,苏红艳老师就谈到认真读题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感触颇多。那一段时间,学生正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大量的练习题中出现了单位不同的情况,如果不认真读题,即使会列式计算,答案也是错误的;或者是没看清题目中是求“表面积”还是“占地面积”,而商标只求“侧面积”等。学生在连篇错题的震惊之中切身感受到认真读题对正确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认真读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适时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如旧教材中很多的数量关系式子都标在教材的醒目的位置,为了考试,许多教师让学生机械记忆。针对这些弊端,新教材中不再出现数量关系式,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要数量关系式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体会模型的思想。例如常见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还有数量、单价与总价之间的关系等。我们应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使其内化,从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基本的分析方法也是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必须的。比如分析时,可以由信息开始,顺向思考;也可以由问题开始,逆向思考。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画问题分析的结构图。

三、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

学生能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对能正确、顺利地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举例子、画图、列举、假设、转化,化难为简等。我们可以利用教材把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渐向学生渗透。比如课题组的李蕊枝老师在平时解决问题教学中经常教学生画线段图或画实物图,帮助学生由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她在教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经常碰到“剩下的数量”在和第三个数量进行运算的题,但是题又有所不同,学生混淆不清。如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好了36个,剩下的每次烤9个,还要烤几次?李老师教学生画这样的图:

再如在教学用“烙饼问题”“对策问题”时,张秋香老师教给学生用“列举法”,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思想,然后去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四、反思教学过程,巩固方法,积累经验

只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解答问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用这些已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在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习中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因此,解决问题之后的方法、思路总结是不可缺少的,并把反思和交流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明确问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合作实践——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提高能力。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读题解决问题数量
心爱的读题猫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统一数量再比较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