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勤
一、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1. 符合新課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将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涉及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与成长。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学习的乐趣,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育者创设情境过程中,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情境,以保证在有趣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将该问题有效解决。
3. 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有利于强化德育。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使用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养成各种品质,从而产生良好的道德规范。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的应用策略
1. 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育者情境创设时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并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积极参与、实践、探索、了解、掌握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学好化学重要性的积极认知。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实际生活中一些形象生动的实例或问题向学生展现学习情境,其中涵盖生活中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各类物品、关于化学方面的社会热点话题等。比如,在教学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课时,教育者为学生介绍新的物理量,即物质的量。该微观粒子计量范畴内的物理量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会通过物理量进行计算,同时对此物理量的具体含义进行一番了解。这样,就能够以生活情境为入手点,提出相关问题:我们家里取盐、取味精等小颗粒物的方法怎么不跟取茄子、黄瓜等那样是数颗粒?该问题能够让学生及时给出相应的答案与结论:一般用勺子或者称量的方式来取盐、取味精,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颗粒过小,数起来麻烦,但茄子、黄瓜等由于颗粒较大,所以很容易数的清。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们充分了解到微观粒子不能通过数其颗数而获取具体的量数,对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教育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如一打鸡蛋、一件啤酒等培养学生树立集体概念,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
2. 通过生动故事与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若学生的兴趣膨胀,就会产生想要探究的强烈欲望,就会积极主动的探究。所以,教育者课堂中应通过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比如,教育者可利用介绍历史上享誉盛名的化学学者、生动形象的化学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化学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突破以往教学的局限性,并且可追溯到其来源与动态演变的过程,全面体现认识过程中具有的科学态度及思想,传授学生知识形成与运用的科学方法。还可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教育者在多媒体上展现生动的化学故事:几百年前的远洋轮船上并没有冷藏设备,船员每天吃的食物都是饼干、咸肉等,根本接触不到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船行驶期间有不少船员患病,主要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出现血渍,全身有青斑,多数船员因此而一病不起。后来,探险家哥伦布属下的船队行驶途中也出现了这一症状。他将生病的船员留在途中经过的一个小岛上,这些人每天都以各种野果为食物,几天后,他们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之前的患病症状完全消失。讲到这里教育者提出问题:同学们清楚船员们得的是什么病吗?为什么采食野果使船员们病情好转?该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让学生对野果的成分产生好奇,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维生素的具体结构、作用和对我们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只要学生形成了认知好奇心,学习动机将随之产生,调动学生创造性与创新能力。
3. 通过实物展示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实物展示,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物,迅速了解物质的具体颜色、状态及气味等各种物理性质,及时有效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通过演示某一特定几何形体的实体模型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围绕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想象,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的具有抽象特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