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洁
【摘要】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
【关键词】学讲 学进去 讲出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6-02
“学讲计划”的核心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教学过程看,“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薄弱,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缺乏合作意识,不愿意倾听等年龄特点,“学讲”教学基本环节中的“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似乎就成了老师们最大的困惑。那么小学低年级还能不能实施“学讲计划”?低年级应怎样实施“学讲计划”?又该注意些什么?笔者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片段教学研究,谈一谈对于低年级实施“学讲计划”的粗浅想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创设简单问题,做好“学进去”的铺路石。
一年级学生初入校园,对于一切充满了好奇感。要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充当主人翁的角色。让学生喜欢学习,还要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问题,提简单、有价值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尽量做到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片段一: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场景
师: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准备去超市选几样文具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小明,你们愿意帮助小明的妈妈选购礼物吗?
生:愿意。
(过生日是学生们都喜欢的事情,让学生参与到选购生日礼物的活动中来,可以调动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师:到超市选购礼物,妈妈需要带什么去呢?
生:要带钱去,这样才能买礼物。
师:是的。在中国,这些钱被称为“人民币”。老师给每一组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些学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出示课题)
师:请你拿出你的学具,先认真观察一分钟。
生拿出学具人民币认真观察。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语言表达能力弱,不会说完整的话;自我意识强,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合作意识差,拿到学具后只顾自己操作不与他人合作。针对这三点,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训练。
在开学伊始,也就是第一阶段,我着重训练孩子说完整的话,师对生示范,生对生示范,一字一词一句地教。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大胆说,慢慢说。两个月左右,班级中90%的学生都愿意举手发言,并大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学会倾听。当孩子们愿意说时,就会出现争抢着说的现象。似乎谁说的声音大,谁说的就是对的。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一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告诉他“如果你能在别人说完后等一等,并举手说‘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样,我是这样想的……,那你一定是一个既懂得尊重别人又有自己独道见解的了不起的孩子!”当有一个孩子因此得到表扬时,就会有其他孩子纷纷效仿,争当“了不起的孩子”。“倾听”的问题也就慢慢得到了解决。
有了这两个阶段的前期准备,学生学会了很多,最重要的是“等待”。在等待中学习倾听,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在等待中学习思考,思考自己的想法和他人是否一样;在等待中学习整理自己的语言,如果想法不同,我又该如何去表达。
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空间,在后面的“讨论”中,才会有话语权。这样,“学讲计划”中的“自主学习”才能保证不同学习速度学生“异步”学习的目的性和公平性。)
二、把握鼓励的尺度,科学合理地评价,为“讲出来”锦上添花。
片段二:
师:观察好了吗?现在请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有关这些人民币的知识。
生:两人一组,进行介绍(3分钟)
师巡视,维持正常地小组学习,并适当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合作学习。这一阶段我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训练的。因为只有解决了第一、二阶段的训练后,合作学习才能水到渠成地顺利开展。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人数不宜太多。第一,由于课堂上的时间关系,人数一多,就会出现人人说,人人又说不到位或者一人说完,其他人就没有时间说的现象。第二,由于年龄特点,还会出现个别学生面对面挤眼、做鬼脸,不参与学习的现象。所以小组人数以两人为宜。一人說,另一人听,并监督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
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注意学习能力都比较弱的小组,适当地进行引导,让这样的小组也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师:现在,谁愿意到讲台前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呢?(用课件出示学具)
生一:这是一元(指着纸币),这也是一元(指着硬币)。这是五角(指着纸币),这也是五角(指着硬币)。这是一分,这是两分,这是五分。
师:你是第一个站到讲台前的,老师为你的勇气感到骄傲!还有谁愿意补充吗?
生二:这是两块,这是两毛!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三:我不同意,应该是两元和两角。
师:你听得真仔细!在数学中,我们要规范用语,应该读元和角,而不能读成“块”和“毛”。还有谁想介绍人民币吗?
生四:我还知道这样的叫作纸币,像这样的叫作硬币。
师:你真了不起,都会给它们分类了!还有谁有想补充的吗? 生五:我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我还知道1元钱就是10角钱。
生六:我知道1角钱就是10分钱!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看来平时都是一个喜欢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一会儿我们学习到元、角、分的进率时,还请你们给大家当小老师好吗?
生:好的!
(“讲出来”的前提,除了学生能把知识“学进去”,还要学生愿意把知识“讲出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讲”呢?把握鼓励的尺度,科学合理地评价,是学生“大胆讲”、“愿意讲”的情感动力!
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教师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需要榜样来作为行为习惯的指引。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具体的、倾向性的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目标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和引领作用。鼓励孩子们继续思考、继续交流,大胆讲并愿意讲。
说错时(例如两块和两毛),教师不要批评,而是让孩子进行纠错,让生生之间的思想平等碰撞,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地权威式地指正。说的内容超出本环节时(例如学生提前介绍出了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和进率),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可以巧妙地进行评价“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平时也是一个喜欢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一会儿我们学习到元、角、分的进率时,还请你们给大家当小老师好吗?”这样既保证了整个环节的完整性,有交流就有反馈和评价;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再次大胆回答问题的情感动力。)
新课改,让教室变成了学堂。让低年级,特别是初踏入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就走上讲台,更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和细心来引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放手。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不宜急于求成,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强化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今后互教互学的可能性。
“学进去”容易,“讲出来”难,在“学讲”的道路上,让我们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