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观察

2014-04-29 14:24沈春辉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激素水平

沈春辉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 B组给予米非司酮25 mg/d,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症状改善、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激素水平、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同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激素水平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02-0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既往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雌激素刺激肿瘤发生与生长,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现[1],孕激素在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启动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子。临床上根据该理论采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治疗,旨在缩小肌瘤的体积,控制病情发展。我院为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了两种剂量给药治疗,结果发现小剂量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5.3±6.9)岁;病程0.7~4.3年,平均(3.9±1.2)年;其中单发子宫肌瘤37例,多发子宫肌瘤3例。B组年龄26~50岁,平均年龄(34.9±7.0)岁;病程0.5~4.1年,平均(3.7±1.3)年;其中单发子宫肌瘤38例,多发子宫肌瘤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子宫肌瘤数量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给予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胶囊(国药准字H20051435)12.5mg/d口服;B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胶囊25mg/d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复查FSH(促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及P(孕酮)激素水平变化[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均有所缩小,但A组缩小程度比B组更明显;治疗后的肌瘤体积相比治疗前也所有缩小,A组缩小体积更为显著,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SH、LH、E2、P均发生改善,相比B组,A组改善更为明显,具体情况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A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痛1例,B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性与减退2例,头痛2例,皮疹1例;B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具体情况详见表3.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育龄期妇女,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或与体内的雌激素刺激相关。相关研究发现[3],患者肌瘤组织的孕激素受体相比其他周围组织的含量较高,所以认为子宫肌瘤是一种具有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窄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在激素长时间的刺激下,会造成子宫内膜增厚,部分患者由于肌瘤生长位置不良或是子宫内膜过度增厚出现月经量大,诱发贫血等症状。绝经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所以肌瘤能自然萎缩。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与弱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比孕酮高5倍[4]。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后,会抑制孕激素的分泌,使肌瘤的生长受到限制;同时还会造成血清中的孕激素发生一过性增高,游离的孕激素能够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起到负反馈调节,降低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并降低雌激素的分泌水平,使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水平保持在卵泡期水平,患者排卵受到抑制,孕激素水平随之下降,由此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5]。米非司酮的特点为吸收快速,服药后的1小时内即可达到高峰值,其半衰期达25~30小时,没有蓄积作用,血液内浓度较高[6]。

本次研究发现,A组患者在子宫体积减小程度、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上均显著优于B组;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后,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但A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优于B组;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7.5%明显低于B组的25.0%。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有效缩小肌瘤的体积,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同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漫漫.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67-68.

[2]王永梅.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74-1175.

[3]彭松玉,张天会.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30-1532.

[4]吴艳云.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周期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84-185,191.

[5]余霞,袁晓燕,犹力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5):639-640,643.

[6]蒋秀丽.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25-325.

猜你喜欢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激素水平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子宫肌瘤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