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香
【摘要】 教师关注的是“让积极主动成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上尽量让学生动起来. 比如让学生在质疑提问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到前面来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原因. 长期以来,学生都养成了大胆质疑的意识,当某学生进行质疑,学生们会往往争着来解答,从而出现了小组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这样无形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试卷;实践;思考
一、模式解读
(一)模式內涵
积极,辞海的解释是“主动的、努力的、进取向上的、热心的”. 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正是积极课堂、高效课堂所追求的. 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目标的实现,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手段很难实施,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也正说明了这一教学的基本思想.
(二)理论依据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相应素质,增强学生的相应学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 具有个性的学生和试卷上出现的形式多样的错误,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依学而导,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模式结构
(四)操作要领
环节一:初步评析
评析,就是教师对考试的整体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公布本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和各分数段的人数及本次考试的最高分、最低分,特别是要对优等生、进步大的学生点名进行“闪光点”的激励性评价,这里老师要注意特别要表扬一个进步突出的学困生. 这样各层次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老师的评析,找到自己的成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环节二:引导讨论
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3~5人一组为宜,引导学生互相纠错,通过这个途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汇总正确解法,遴选最优解法,归纳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或注意点. 当然在这个活动之前老师先提出分析错解的要求:(1)错解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正确解法有哪些?(2)错解让我明白了什么?(3)各种正确解法中,哪种思想方法最优?(4)这些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进一步推广吗?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议、去争,也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倾听和点拨.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主动去思考“我到底错在哪里”,主动问同伴或者老师. 不管是老师进行点拨和分析,还是得到学有余力的同学的帮助和指导,都能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伙伴的互帮互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可以大大提高试卷评讲的课堂教学效益. 这一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一般安排15~18 分钟.
环节三:鼓励质疑
这一环节主要是小组将未能解决的“错解”提出来,提问的学生将书写过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进行分析,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自己的错误之处,或者是直接将遇到的“坎儿”提出来. 我是这样处理的:若他提的问题是个别的问题,我就指定课后请教谁,并且要求课后弄懂之后来分析给我听;若他提的问题是难度比较大或综合性强的问题(我准备放在二轮复习来解决),我就告诉学生放在下一次我们来解决;若他提的问题是本次考试中出现共性的典型问题(我课前预设的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他小组的学生指出该同学的错误原因或者帮他解决如何突破这个“坎儿”.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思路最快、方法最优. 对于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的学生,老师要充分肯定;对于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中肯的表扬,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简便方法,提倡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如果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老师以思维和方法为中心,对重点知识和方法要进行内引外联,适度延伸拓展. 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书写规范、格式、考试技能和应试心理进行示范和指导.
环节四:引导反思
老师引导所有的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试卷评讲,弄清自己哪些题目不应该错,准确了解自己的失分情况,找出问题所在,铭记教训. 有的放矢地引导各层次学生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应试心理和技巧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通过小组交流进行总结.
环节五:组织检测
老师根据学生试卷上的错误情况,精心选择典型的习题对学生组织检测. 这样学生能在本节课获得对试卷中的错误的理性认识,从而指导实践,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优化.
二、实践反思
通过对这种模式的长期实践,有效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现在,我把试卷提前发到学生的手中,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关注分数的高低,静静等待老师在课上进行“精心讲解”的被动状态. 他们现在已经养成了自己独立订正,解剖错题的良好习惯,充分的思考准备,能让学生在同伴交流质疑、答疑的活动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学生们也比以前更加自信大方了.
在试卷评讲“五步走” 积极课堂模式实践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困惑,如有时一堂课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质疑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准确性上的引导还可能要花费一番时间,从而出现了后半堂课时间紧迫的情况,这样一节课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