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云
【摘要】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探索热情,教会小学生从不同维度对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不仅能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也完成了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达到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作文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0-01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要贴近生活、言之有物、情感真实。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除了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之外,更要侧重于对生活的认知和内心的丰富感受。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探索热情,教会小学生从不同维度对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不仅能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也完成了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达到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一、当前小学作文现状
1.学生习作脱离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侧重于记叙的完整性和表达的流畅性,同时局限于作文分数的提高等因素,当前的学生习作往往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或者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都反应出小学生作文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感受,喜欢套用假大空的语句和文章模式,所写内容粗糙单调。而且在完成习作时不能主动的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造成习作的空泛。
2.教师设计习作题目缺少对学生生活经历的预设。
小学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设计了习作内容。教师在进行习作讲解时,较为注重课时目标的理解和完成,对习作题目的设计也主要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为追求,而这些习作的设计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习作题目和学生生活的脱节。教师单纯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做法也影响了其对教学目标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不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来创设更加适合学生习作的内容和题目。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感悟,完成习作时只能套用现成的格式和内容,最终造成了习作的空点和乏味。
3.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点评缺少生活内因的引导。
为了完成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教师对习作的点评侧重于内容的完整性,能够将一件事完整的记叙成了点评的最高标准,将学生的感受和自我感情的流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忽略不计。这对学生正确的认识习作造成了负面影响,让学生不能从自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出发来反思自己的习作,对学生的自我评改和再次作文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小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教师的点评会引导他们更加注重习作的完整性而忽略习作内容的情感表达,习作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内容也缺少情感。
4.学生不能完全将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字表达。
当然每一篇习作都会打上学生的烙印,或多或少的会带有自身的感悟和情感,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有些学生能够用书面语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而有些学生却不能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我。由于教师过多的注重习作的完整性和叙述的流畅性,所以在对习作的要求上,侧重于文字通顺和结构完整,较少对自我表达的要求和引导,学生也没有掌握足够的文字技巧和自我表达方式,导致了习作脱离生活。
二、小学作文生活化策略
1.教师科学设计习作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来作文。
要想习作能够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首先就要从习作题目的设计上做起。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的内容设计,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解读和重新构架,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将习作的立足点和归结点融合在生活教育之中。同时,教师在对习作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时,要明确的让学生理解题目的立意和指向,引导学生从自我实际出发,书写自我真实感受。学生只有从题目上有了生活化作文的理解和目标,才能在组织内容和表达感悟时不脱离生活实际,习作也不会沦为空谈。
2.从习作点评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点评是对习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是对学生表现的直接评判。所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十分重视,教师的点评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习作的二次修改。教师要摒弃单纯的目标教育思想,不仅要求习作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也要将学生的真情实感以及自我表达的完成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用生活化的语言点评,引导学生体会习作的生活内涵,通过书面化的语言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切身体会表达出来,完成一篇言之有物、情感丰富的习作。
3.加强随堂小练笔,结合课文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习作表达方式。
小学教材的内容较少,主题也很鲜明,侧重于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一些课文后面也设计随堂小练笔,意图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小练笔的素材和时间,将课文的写作手法提炼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堂小练笔中完成写作手法的训练,同时,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主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出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侧重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以及用书面化的语言来正确的表达自我情感,指导学生能够用简练而传神的笔触让自己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4.从细节描写入手,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
好的习作离不开对内容的描写和刻画。教师要给学生仔细地讲解细节描写的手法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手法,着重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达自我的好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必要而凝练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己的感情或者感受。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修辞手法的应用,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和意义,用合理的修辞使细节描写更完美,也让习作更生动,情感表达更充分。
5.拓展习作思维,以生活实例为作文素材。
生活本来就是一座万花筒,她所包含的内容丰富而多彩。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或者教学目标,要将视野投向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选取精彩的生活片段作为习作的题材或者题目,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言之有物,而且能够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去感受生活的多彩和缤纷,其所表达出来的文字必然也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小学作文的生活化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的重要改革方式和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出发感知生活、体悟生活,而且要引导学生能够将习作扎根于生活,倡导“我手写我心”,让小学作文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让小学作文走生活化之路[J].教育观察,2012,09:56-57.
[2]董琦.试论如何在小学作文课堂中践行生活化教学m,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75.
[3]蔡春菊.探析小学作文课堂生活化[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1:13.
[4]邹文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3,03:82-83.
[5]庄樱,初探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生活化[J].语文学刊2011,02;118-119.
[6]殷淑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成功(教育),2008,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