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然后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可靠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班额条件 小学数学 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4-02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在布置练习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老师每天所布置的练习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吃不了”。练习中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等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或反感心理,学习成绩无法大幅提高。
数学课外练习要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时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 ;要强化习题的趣味性與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 ;要研究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使学生在进行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练习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各种原则,把握其内涵和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1.规律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 ;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学“圆周率”时,不妨课前让学生各做一套直径分别为2,3,4, 5(厘米)的圆形硬纸片。上课时,让学生将这些纸片分别在 20 厘米的刻度直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数据。然后要求学生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引导他们发现 :每个圆的周长总是该圆直径的 3 倍多一些。此时,再给出“圆周率”的概念,进而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践导出的概念或公式,印象深,记得牢。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比如就某个知识点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练习的题型、内容与教材上的相似,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可 ;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练习的题型、内容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变化,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后,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较灵活地处理问题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练习的形式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开放,增加难度,让他们走出课本,自主探索、融会贯通相关知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层次性练习,有利于避免“一刀切”,既能减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压力,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能让各层次学生在“闯关”中体验到量力而行、挑战自我的成功感。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学“带分数减法”,如果学生对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从整数部分里“退一”化成分数,再和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这一过程掌握得不熟练,可以多安排学生对分数部分是异分母带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掌握得不熟练,就要突出先通分,然后再看被减数分数部分够不够减,再确定要不要从被减数整数部分“退一”的练习,并强调要完整地书写计算过程。
数学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既要整体考虑练习的形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现真正意义的“轻负高质”。那么,怎样的数学练习才能使学生觉得既有趣又有效呢?
1.在“点”上突破,设计迷惑性练习
所谓的“点”,指本单元或本章节的知识要点。针对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这些重、难点,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迷惑性练习,即一种能掩盖知识的本质特征,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在“巧”上探索,设计隐蔽性练习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也可设计一些带有隐蔽性的练习,即将一种问题涉及的图形或数量,赋以某种隐蔽的特殊(数量等)关系的练习,以激发学生追根寻底的积极性。
3.在“趣”上调控,设计诱导性练习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工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不断重复,最终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后,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而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如可设计一些诱发性练习,它是一种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4.在“展”上延伸,设计开放性练习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此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开放题的练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以及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