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2014-04-29 05:29:45成萍
成才之路 2014年30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课堂课堂提问

成萍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捕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提问质量,增进有效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课堂提问;最佳时机;有效课堂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信息反馈、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无不通过此方式得以实现,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确保课堂提问的价值性,就需要教师灵活选取提问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最佳时机进行提问,促使高效课堂的生成,从而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一、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捕捉课堂提问的时机

数学知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往往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既然新知识是发展,就与旧知识有所不同,它是有坡度的,如何设计问题搭好它们之间的桥,则成了教学的关键。在“菱形的判定”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中的建筑,说一说它上面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从而引出菱形。

师:那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菱形?生: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师:它是判定四边形是菱形最基本的方法。那图中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怎样判别?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的内容——菱形的判定。

这样的提问设计既复习菱形的定义,又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生活里大型建筑上的几何图形引入菱形,让学生感受菱形就在我们身边!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发言,思维和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

二、在知识产生的矛盾处,捕捉课堂提问的时机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矛盾,留给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和碰撞,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好的功效。如学习“有理数与无理数”时,我的提问内容是这样的: ①有限小数能不能化为分数形式?例如,0.5…… ②那无限循环小数呢?例如……③怎样将(指着0.26=■)这种复杂的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形式?

学生利用枚举法归纳发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进而教师提出:“那无限不循环小数呢?它能不能化成分数形式?是不是有理数?” 这就成为学生下一步待解决的问题。本例的亮点是提问注意系统性,在这个系统中,各个问题要相互联系,每个问题都属于一定的层次,且易被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接受,教师要善于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激情。

三、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处,捕捉课堂提问的时机

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不同,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的思维障碍。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各种思维障碍的成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学生乐于思考、自觉参与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清除思维障碍,促进思维的生成和发展。在七年级下12.2证明(3)中,我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的度数,问学生: “对于这个结论,你是怎样得到的?”学生们谈到了度量、拼的方法。我接着引入主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仅凭实验、操作发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理论证明,本节课我们就用理论的方法证明此结论的正确性。”在理论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这个命题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这个命题的条件、结论?问题2:你能结合所画图形说出已知、求证吗?问题3:你有什么办法像拼图那样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搬”到一起?

对于这里的问题3其实就是学生的思维障碍处,如何添加辅助线是关键。教师通过让学生回顾怎样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目的为后面辅助线的添法提供直观感受,将学生直观、熟悉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抓住其本质,用已知的数学模型去分析解决。当学生用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完成后,教师用对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总结:①此题的证明借助于辅助线,辅助线是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线,通常用虚线标出,并在证明前交代清楚。②虽然此题中辅助线的添法不同,但通过添加辅助线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搬”到一起,实际上是利用转化思想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例如……这种方法,指着说)或拼成两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例如……这种方法,指着说),辅助线在这里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总结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举例说明,让学生听上去更易理解,更具实效。

四、在学生自主探究处,捕捉课堂提问的时机

案例“代数式的值”探究的问题:

请同学们4人一组合作探索,用火柴棒按图1中方式搭“小鱼”,并在表中(表略)按要求记录所用火柴棒的根数。

当学生完成上述探究内容,发现所用火柴棒的根数随所搭“小鱼”条数的增加而增加,两位同学叙述填表的不同方法,教师进而提出:搭20条“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搭100条“小鱼”呢?并设问用火柴棒把它们一一摆出来,再去数一数行不行?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再适时提出:那怎么办?这样,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深入地探究。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提出猜想的过程,既帮助学生了解了探索规律过程中变量和不变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求代数式的值”。而将抽象的“式”与具体的“题”之间经由代入求值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则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是代数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虽然以后的学习可能用不到那么多的“代入”,但知道随着“代入”的不同,同一个“式”可以赋予不同的值,知道具体到抽象之间的关系,这是隐藏在“代数式的值”后面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学生根据教师所提的问题,在亲身体验、交流、探索中不知不觉地领悟、感知,从而形成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策略,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捕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社,2006.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课堂课堂提问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12:23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