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秀
摘 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操与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成才;内容;情境;鉴赏;创造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結晶,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在素质教育的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欣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审美情趣,鉴赏能力,激励创造,陶冶情操,对小学生的全部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内容精心选择,渗透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课堂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以课堂为教学着力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小学美术教材是我们的编者精挑细选的,教材中无处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彩。例如,教材中涉及到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章节我们可以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教师可以介绍该建筑物的产生、历史渊源以及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授传统手工艺品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激励了学生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的人文精神,我们教师要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找准突破口,有力加强人文文化的渗透,陶冶孩子们高尚情操,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内化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知、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环境的感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熏陶,从而不断内化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在欣赏中国画时,事先在教室内营造氛围,教室内悬挂多幅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过程中,教室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古代和现代大家的中国画作品,学生在欣赏过程可以播发古典音乐,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认知。教师选择时机讲述作品的内容,由此不断内化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
三、亲身实践,培养鉴赏能力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带动学生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感知和情感体验,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教学“各式各样的椅子”,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收集相关椅子的图片。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们交流各种椅子图片,教师进行相关地引导,组织学生交流,分组讨论,探究各种椅子的功能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探究,深入地了解各种椅子的艺术特点,全面地掌握各种椅子的艺术特点。通过这样的过程,把原本简单的课堂讲解变成活动课堂,不断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又如教授“你会设计邮票吗?”一课,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邮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请各位同学将自己收集到的邮票,通过液晶展示台展示,组织学生欣赏。让学生充分感知邮票的艺术魅力所在。同时组织学生探究该邮票的设计内容,特点以及艺术价值,全面了解邮票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以往教学的固有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适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获得了更强的感官效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园林”这课,教师事前收集中国园林的精美图片,并制作成PPT,在教学的过程中演示相关PPT。学生们一下就被那些精美的园林图片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拉近了空间距离,学生兴趣盎然。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红花,不断给学生带来视觉审美体验,激发了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美好情感。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的特定主题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带着理想和希望去生活的各个角落,发现美吧!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